跟车出诊的经歷像一阵急促的风,吹过之后,生活又回到了急诊科固有的忙碌节奏里。

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抢救,更多的是琐碎、重复却又必不可少的工作。

陈璟和赵晓阳依旧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砖”。

大部分时间,他们还是在处理那些最常见的急诊病人:发烧咳嗽的孩子、腹痛腹泻的年轻人、不小心切到手的外来务工者、喝多了酒闹事的醉汉、还有各种磕磕碰碰需要清创缝合的外伤。

清创缝合室里,碘伏的味道格外浓烈。

“哎哟!医生轻点!轻点!”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齜牙咧嘴地叫著,他的手掌被玻璃划开一道不小的口子,皮肉外翻,鲜血直流。

“按住他,別乱动。”李静医生语气冷静,对按住小伙子胳膊的陈璟和赵晓阳说道。

她手里拿著镊子和纱布,快速地清理著伤口里的玻璃碎屑和污物。

赵晓阳看著那血肉模糊的伤口,脸色有点发白,但还是努力按紧了病人的胳膊。

陈璟则显得平静得多,他不仅稳稳地固定著病人的手腕,目光还跟著李静的动作移动,观察著她清理创面的顺序、手法,以及如何判断哪些组织需要修剪,哪些可以保留。

“准备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李静吩咐。

赵晓阳赶紧去取药,注射、等待药效发挥、然后开始缝合。

李静的手法熟练流畅,针线在皮肉间穿梭,很快就將伤口对合整齐。

“持针器。”李静伸手,器械护士递过来。

陈璟的目光落在李静持针和运针的手指上,细节之处见真章,角度、力度、进出针的点位,都影响著癒合后的疤痕美观度。

“好了,一周后来拆线。期间伤口別沾水,定期换药。”李静剪断缝线,交代注意事项。

刚处理完这个,护士又领进来一个被家长抱在怀里、哭得撕心裂肺的小男孩,大概三四岁,额头撞在桌角上,开了个口子。

孩子哭闹挣扎得厉害,根本不配合。家长又心疼又著急,差点也要跟著哭出来。

“需要个人帮忙固定一下。”李静看了看,这种小儿外伤最麻烦。

“我来吧。”陈璟洗了手走过来。

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粗暴地强行按住孩子,而是先对家长说:“您抱稳他,儘量让他靠在你怀里。”

然后,他微微弯下腰,视线与孩子平行,声音放得很缓和:“小朋友,是不是很疼?叔叔看看,很快就不疼了,好不好?我们是最勇敢的小男子汉对不对?”

他一边说著,一边用一只手非常稳固但又不会弄疼孩子的力道,轻轻扶住孩子的额头和后脑勺,巧妙地限制了他的乱动,另一只手则配合李静,用纱布轻轻压住伤口周围止血。

他的动作自然而稳定,带著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孩子似乎感觉到这个叔叔没有恶意,哭闹稍微减弱了一些,变成了抽噎。

李静抓住这个机会,迅速进行消毒、麻醉、缝合。整个过程快了很多。

“谢谢你啊医生,你真有办法。”孩子家长连连道谢。

“应该的。”陈璟鬆开手,对孩子笑了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