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写得好!”

丁克明忍不住一拍桌子,嚇了旁边埋头看稿的同事一跳。

他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老练得不像个新手,敘事乾净利落,画面感极强,有一种独特的、粗糲又凌厉的美感。

这和他之前看的那些稚嫩稿件形成了天壤之別!

“老何!老何!你快来看看这个!”丁克明也顾不上什么审稿流程了,拿著稿子就衝进了主编何成伟的办公室。

何成伟是个身材微胖、总乐呵呵的中年人,但看稿时眼光极其毒辣。

他接过稿子,先是快速瀏览,隨即速度慢了下来,表情越来越专注,最后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在品读。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良久,何成伟抬起头,眼睛里闪著兴奋的光,连连拍著稿纸:“好傢伙!老丁,你这是挖到宝了啊!这故事!这笔力!真是难得!人物立得住,故事抓人,有嚼头!这才是老百姓爱看的好故事!”

两位老编辑因为发现一篇好稿子,像孩子一样兴奋起来。

就在他们激动地討论著《双旗镇刀客》的情节和作者“陈屿”这个陌生名字时,外间一个年轻编辑也拿著一份稿子走了进来,脸上带著疑惑和惊奇。

“丁老师,何主编,你们看这篇……怪事,投稿人也叫陈屿,地址也是成都峨眉电影製片厂。这篇叫……《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驹》。”

“又是他?”丁克明和何成伟异口同声,立刻接过稿子。

黄飞鸿?

这个名字对於內地读者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香港乃至整个粤语文化圈,那可是家喻户晓的武林传奇。

自1949年关德兴老爷子的第一部《黄飞鸿传》上映以来,这位岭南武术宗师已经在银幕上活跃了三十年,拍了几十部电影。

但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內地,这绝对是个新鲜出炉的“ip”。

两人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这篇的风格与《双旗镇刀客》的写意苍凉不同,更加明快活泼,充满了少年人的锐气和趣味。

故事围绕铁猴子劫富济贫展开,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悬念一环扣一环,还有黄飞鸿他爹黄麒英和少林寺的背景,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又趣味盎然。

“了不得!了不得!”何成伟嘖嘖称奇,“这个陈屿到底是什么来头?一篇西部武侠写得盪气迴肠,一篇岭南传奇写得活灵活现!

题材跨度这么大,还都写得这么精彩!这是个天才啊!”

两篇高质量的稿件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这绝不是偶然的灵光一现,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敘事功力和庞大的创作潜力。

事不宜迟,何成伟立刻召集编辑部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当两篇稿子在同事们中间传阅时,惊嘆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大家都意识到,这次可能真的发现了一个宝藏作者。

“同志们,”主编何成伟主持会议,难掩激动,“陈屿同志的这两篇来稿,大家也都看了。

我认为,在眼下1979年这个文艺开始復甦但题材仍显单一的时候,这样的作品,无论是《双旗镇刀客》独特的西部美学和侠义精神,还是《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驹》带来的新鲜题材和活泼敘事,都堪称是开风气之先!写得又好,读者肯定会喜欢!”

“我同意!质量远超一般投稿!”

“故事太精彩了,我一口气读完的!”

“这个作者潜力无限,我们必须抓住!”

討论异常热烈,最终两篇稿子以高票通过,被列入最新一期的重点刊发目录。

散会后,社长孙琦特意把何成伟和丁克明叫到办公室。

孙社长是个有远见的文化人,他敏锐地意识到,能连续写出如此高水平、多题材故事的年轻人,绝非池中之物。

“老何,老丁,”孙社长手指敲著桌面,语气郑重,“这个陈屿是个人才!我们不能仅仅满足於发表他两篇文章。

这样的人才,必须牢牢抓住,建立长期合作关係!他现在在峨眉厂?

我看,你得亲自跑一趟成都,代表我们《故事会》编辑部,去会会这位年轻人,表达我们的诚意和重视!务必把他发展成我们的核心作者!”

何成伟一听,精神大振:“社长放心!我这就去订票!这样的人才,我们《故事会》绝对不能错过!”

很快,一封加急电报从上海绍兴路74號发出,飞向成都峨眉电影製片厂。

紧接著,《故事会》主编何成伟怀揣著巨大的期望和诚意,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