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沙堡上的豪赌
精准的专业判断瞬间击溃了何卫东所有的狡辩。周围的技术员纷纷点头,何卫东的脸色从铁青变成了灰白。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像一座纸糊的房子,被林胜利这个愣头青一桶冷水就浇塌了。难道几十年的经验,还不如一个黄口小儿的一夜观察?
张振学看著眼前的铁证,再看看何卫东难堪的表情,当机立断:“立即启动营地迁建预案!成立紧急选址小组,林胜利同志任技术组长,全面负责新营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这个决定在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林胜利从一个昨天还被“发配”到资料室的新人,瞬间成为了关係几千人生命安全的关键人物。
何卫东內心翻江倒海,屈辱和恐惧交织在一起。几十年的资歷和威信,竟然败给了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他用颤抖的手推了推眼镜,想要反驳什么,但张振学严厉的目光让他咽下了所有的话。
林胜利並未乘胜追击,反而主动为何卫东解围:“张经理,之前的勘探確实有局限性。当时正值旱季,地下水位较低,滑动面不活跃,所以容易被忽略。这种情况谁都可能看走眼,关键是现在要抓紧时间补救。”
这种顾全大局的风度让张振学高看一眼。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过硬,更难得的是胸怀宽广,懂得在维护团结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好!”张振学拍了拍林胜利的肩膀,“就冲你这个態度,我就相信把任务交给你是对的!”
会议散后,林胜利主动走到何卫东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递过去一支:“何总工,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们还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吧。新营地选址,还需要您的指导。”
何卫东愣愣地接过香菸,看著林胜利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怨恨稍微缓解了一些。这个年轻人確实有让人佩服的地方,不仅技术厉害,做人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当天下午,新的选址小组会议在指挥部召开。林胜利坐在会议桌旁,面前摊开著他那本厚重的笔记本。这本记录著超前知识和当下思考的笔记本,已经成为他最重要的工具。他拿起那支总是削得很尖的铅笔,认真记录著每个人的发言要点。
“我认为新营地应该设在上游的台地上,地势高,不容易积水。”一位老工程师首先发言。
“台地是好,但距离施工现场太远,运输成本会大幅增加。”另一位技术员提出不同意见。
“那就在下游找块平地,既安全又方便。”第三个人插话。
林胜利一一记录著这些建议,並將每个人的担忧和考虑都详细记下。他衣领处那枚因常年佩戴而磨得发亮的工程局徽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见证著一个年轻工程师的成长历程。
会议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林胜利始终没有急於拋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耐心听取所有人的意见。这种虚怀若谷的態度,让在场的老工程师们刮目相看。
会后,杜兴国大步走到林胜利身边,瓮声瓮气地拍著他的肩膀:“小子,有两下子,早上那一下,解气!以后有啥力气活,吭一声!”
两人並肩走出会议室,夕阳西下,將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高大粗獷的杜兴国和挺拔清瘦的林胜利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此刻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標而奋斗的战友。
“杜主任,导流洞工程进展如何?”林胜利主动询问。
“別提了,又遇到岩层破碎带,塌方了好几次。”杜兴国摇头苦笑,“按照现在的进度,工期肯定要延误。”
“能带我下去看看吗?也许有解决办法。”
“你真想下洞子?那里面又黑又危险,不比在办公室画图纸。”
“实践出真知,不下去看看,怎么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杜兴国深深地看了林胜利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好!明天我就带你下洞!”
夜幕降临,整个营地陷入了不安的寂静。即將搬迁的消息已经传开,工人们忙著收拾行李,空气中瀰漫著紧张和忙碌的气息。
林胜利回到地窝子,吴小凡正在收拾东西:“林哥,听说是你发现了滑坡隱患?太厉害了!何总工的脸都绿了!”
“运气好而已。”林胜利隨口应付著,心思已经飞到了新营地的规划上。
他在昏暗的灯光下铺开一张巨大的绘图纸,开始將前世bim思想的雏形用手中的铅笔和角尺一点点復现出来。
铅笔在纸上快速移动,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响。他时而紧锁眉头,手指在空中比划著名三维空间的关係,仿佛在触摸一座无形的建筑。
这不仅仅是一张平面布置图,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规划方案。他要把生活区、办公区、仓储区、加工区进行合理分割,考虑风向、採光、排水、交通等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要將模块化建设的理念融入其中,让这个临时营地具备快速建设、便於管理、环境友好的特点。
夜深了,油灯的光焰在寒风中摇曳不定。林胜利的眼中闪烁著创造的光芒,一座现代化营地的雏形在他的笔下慢慢成型。
第二天清晨,当林胜利將这张包含三维透视效果、清晰標註了风向、高差利用和功能分区的“营区立体规划图”摆在张振学面前时,整个指挥部都安静了。
所有人都被这张超越时代的图纸震撼了。在这个只有平面图和剖面图的年代,这种直观、立体的表达方式前所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