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的岩石主要是砂岩和页岩互层,硬度不均匀,爆破时经常出现超挖或欠挖。”杜兴国指著地质图,“特別是导流洞施工,遇到软硬交替地层,钻爆法效果很不理想。”

林胜利认真听著,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他想起前世关於新奥法的理论,但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概念。

“杜主任,如果在软弱地层超前支护,会不会改善施工条件?”

“超前支护?”杜兴国眼睛一亮,“你是指在开挖前先加固围岩?”

“对,用锚杆或者注浆的方法,提前加固不稳定的岩层。”林胜利谨慎地表达著自己的想法。

杜兴国若有所思地点头:“这个思路有意思,不过成本可能会增加不少。”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地质条件聊到施工工艺,从技术难题聊到安全管理。杜兴国发现这个年轻人知识面很广,思路清晰,远非一般的技术员可比。

“林技术员,有空到我们工区看看,实地了解一下施工情况。”杜兴国起身告辞,“闭门造车可造不出好车子。”

傍晚时分,天空飘起了细雨。高原的雨水带著刺骨的寒意,很快將大地打湿。

吴小凡缩在被窝里,看著正在穿雨衣的林胜利:“林哥,这大晚上的还出去?外面又冷又湿,容易生病。”

“我去看看那几个观测点。”林胜利系好雨衣带子,拿起手电筒和捲尺。

“观测点?观测什么?”吴小凡不解地问。

“地面变形情况。”林胜利推门而出,消失在雨幕中。

雨夜中的营地格外安静,只有雨滴敲打油布的声音。林胜利独自前往那几个白天做过標记的观测点,雨水打湿了他的裤腿,冰冷的泥浆包裹著他的解放鞋,但他毫不在意,用手电仔细照射著那些標记,感受著脚下土地的细微变化。

第一个观测点位於营地东侧,靠近主要的排水沟。林胜利蹲下身,用手电照射著昨天做的標记。果然,標记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位移量约2毫米。”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著数据,儘管雨水不断滴在纸面上。

第二个观测点情况更加严重,不仅有水平位移,还出现了垂直沉降。

林胜利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这些数据证实了他最担心的猜测。

来到第三个观测点时,林胜利发现了一条新的裂缝。

这条裂缝长约三米,宽度虽然只有几毫米,但在雨水的冲刷下正在缓慢扩大。

他从背包里取出事先准备的几根木棍和绳子,开始製作一个简易的监测装置。

这个简易裂缝计由两根交叉的木棍构成,交叉点用钉子鬆散地固定,木棍末端则深插入裂缝两侧的土中。

一旦裂缝发生位移,两根木棍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角度或距离的变化,就能定量地监测裂缝的活动。

雨越下越大,林胜利的手指被冻得僵硬,但他坚持完成了装置的安装。

这是他“土法”信息化施工的第一次尝试,虽然简陋,但原理科学可靠。

“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林胜利在雨中自语,但內心深处,他知道危险正在逼近。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林胜利一大早就赶到各个观测点,检查监测装置的变化情况。

结果让他心惊:一夜之间,几个关键位置的变形量都超出了预期。

特別是那个简易裂缝计,两根木棍的夹角明显缩小,说明裂缝在继续扩大。他快速记录下数据,心中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

拿著这些惊人的监测数据,林胜利没有再去找何卫东,而是直接走向项目部办公楼,敲响了一把手张振学经理的办公室门。

“请进。”里面传来沉稳的声音。

林胜利推门而入,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在伏案工作。张振学抬起头,打量著这个陌生的年轻面孔。

“您是?”

“报告张经理,我是新调来的技术员林胜利。有重要情况需要匯报。”

张振学放下手中的笔,示意林胜利坐下:“什么重要情况?”

林胜利深吸一口气,將手中的数据和图纸摊开:“张经理,营地存在严重的地质安全隱患,隨时可能发生滑坡!”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