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最后的考验
第二个问题来自材料专家:“高寒地区的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我们专门进行了300次冻融循环试验。”林胜利从资料包中取出试验报告。“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仅下降了3.2%,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问题一个接一个,涉及地质、水文、机械、电气等各个专业领域。从应力耦合分析到动力响应计算,从设备选型到运行维护,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
但林胜利对答如流,不仅能从理论层面给出解释,更能结合龙溪的实际案例进行佐证。他的回答逐渐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匯报,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
会议室內的气氛悄然发生著变化。专家们的神情从最初的审视挑剔,逐渐转为讚赏认同。
林胜利站在那里,背脊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回视著周总工。
一个小时过去了,专家们的问题终於告一段落。就在大家以为匯报即將结束时,周克明总工突然开口。
“林胜利同志,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缓缓摘下眼镜,用手帕仔细擦拭著镜片。
会议室內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周克明的最后提问,往往决定著整个验收的最终结果。
“你认为,一个工程的'成功',最终应该由什么来定义?”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它不涉及任何技术细节,却直指工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林胜利的目光从技术图纸上移开,望向窗外,似乎在思考一个更长远的问题,几秒后,他才重新看向周总工。
“周总工,我认为工程的成功不应该由报告上的数据来定义。”林胜利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也不应该由我们获得的奖项来定义。”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专家。
“甚至不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的评价来定义。”
会议室內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每个人都在等待著他的最终答案。
“而应该由时间来定义。”林胜利的声音响彻整个会议室。“当这座大坝在五十年、一百年后,依然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依然能够造福於民,那时候,它才是真正成功的工程。”
话音落下,会议室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周克明摘下眼镜,慢慢擦拭著,这个动作他只在遇到重大技术难题或看到真正的人才时才会做。
作为水电界的泰斗,他见过太多追求短期效应的工程师。但眼前这个年轻人,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智慧。
终於,周克明缓缓站起身。他重新戴上眼镜,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啪!
他的双手用力拍击,发出清脆的掌声。紧接著,其他专家也纷纷起立鼓掌。
雷鸣般的掌声在会议室內响起,经久不息。这不仅是对林胜利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龙溪水电站整个建设团队的最高褒奖。
林胜利深深鞠躬,心中涌起巨大的满足感。两年来的努力,终於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