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斜井底部铺设临时轨道。”他指著设计图向大家解释。“用特製的台车运送钢管到安装位置,然后用多台千斤顶进行精確的姿態调整。”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可以在斜坡上运行的轨道台车。台车的四个角装配了液压千斤顶,能够实现毫米级的微调。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老刘摇摇头。“45度的斜坡,一节钢管重达50吨,稍有不慎就是灾难性后果。”

林胜利没有理会质疑声。

他亲自参与台车的製造,每一个焊点都要亲自检查。这台设备將承载著整个安装工程的成败。

轨道铺设工作在斜井內展开。工人们在狭窄的空间內挥汗如雨,每一根钢轨都要用膨胀螺栓牢固地固定在岩壁上。

第一节钢管的安装开始了。台车载著庞然大物缓缓滑入斜井,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在井道內迴荡。

林胜利通过对讲机指挥著整个过程。“速度控制在每分钟两米,绝不能急躁。”

当钢管运送到预定位置时,四台千斤顶开始工作。

在液压的推动下,钢管的姿態得到了精確调整,与预埋的支撑环完美对接。

“焊接作业准备。”孙队长的声音从井底传来。

狭窄的井道內进行焊接作业面临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有毒气体的积聚、氧气的稀薄、高温的炙烤,每一项都可能致命。

林胜利设计了一套独立的送风和排烟系统。

强力风机將新鲜空气通过管道送入井底,同时將焊接產生的有毒气体排出。

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份《高风险作业安全许可单》。

这份表格不仅包含常规的安全检查项目,还加入了“作业环境危险源辨识”、“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確认”和“班前安全喊话记录”等创新栏目。

“任何人进入井道作业前,都必须填写这份许可单。”林胜利举著表格向所有人宣布。“没有许可单,任何人不得下井。”

表格的第一项是作业环境危险源辨识。焊工们必须详细列出井道內可能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隱患,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二项是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班组必须在地面进行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模擬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和处置方法。

第三项是班前安全喊话记录。每个作业人员都要大声喊出当天的安全注意事项,確保人人心中有数。

这份看似繁琐的表格迅速发挥了作用。

第一天就发现了三处安全隱患,包括一根鬆动的支撑钢丝绳和一个破损的通风管道。

“以前我们总是事后检查,现在是事前预防。”王成林对这份许可单讚不绝口。“这就是管理理念的革命性变化。”

井道內的焊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著。

每一个焊工都佩戴著专用的呼吸器,身上繫著多重安全绳。

刺眼的弧光在狭窄的空间內反射,形成绚烂的光影效果。

第一条环缝焊接完成,质量检验结果完美无缺。

接下来是第二节、第三节……每一节钢管的安装都是对技术和勇气的双重考验。

一个月后,最后一节压力钢管终於安装到位。

当它与厂房內的蜗壳精確对接时,整个项目部沸腾了。

这条蜿蜒的钢铁巨龙全长800米,从水库取水口一直延伸到发电机组。

它將承载著巨大的水压,將奔腾的江水转化为清洁的电能。

“我们做到了。”孙队长摘下安全帽,眼中闪著泪光。

“这辈子能参与这样的工程,值了。”

林胜利站在压力钢管的终点,望著那个巨大的钢铁接口。

从水库到机组的主动脉已经彻底打通,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机组安装环节。

然而,就在所有人沉浸在成功喜悦中时,一个紧急电报打破了平静。

设备製造厂传来消息:机组的核心部件座环出现了尺寸超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