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大部分师傅的电弧控制確实不够稳定,焊接参数的选择也过於保守。

“胜利,咱们的师傅看起来有些吃力。”李强在他耳边低声说著。

林胜利点点头,但没有立即表態。他知道,这个时候任何干预都可能被视为作弊。

第一轮结束后,王铁军检查了所有焊缝的外观质量。他的表情严肃,不时摇头嘆息。

“合格的只有三个。”王铁军公布结果,语气中带著失望。“其他几个,焊缝成型不够饱满,表面有明显的气孔。”

孙队长脸色苍白,他的焊缝刚好压线合格。其他几个年轻焊工更是垂头丧气,有人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別灰心,还有两轮呢。”林胜利走到淘汰的焊工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观摩学习也是很宝贵的经验。”

第二轮立焊开始了。这是难度更大的姿势,要求焊工有极强的手部稳定性和熔池控制能力。

林胜利再也坐不住了。他走到参赛的焊工身边,趁著准备间隙小声指导著。

“孙师傅,您的电弧长度控制得再短一些。”林胜利在孙队长耳边轻声说著。

“听电弧的声音,稳定的电流会发出均匀的'嗤嗤'声。”

孙队长点点头,重新调整了焊接参数。

“还有,熔池温度要控制好。”林胜利继续指导著,“温度过高会造成焊缝下垂,过低则会產生夹渣。看熔池的顏色,橙红色是最佳状態。”

其他几个焊工也围拢过来,仔细聆听著林胜利的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奇。

“短弧焊能提高电弧稳定性,减少飞溅。”林胜利拿起一支焊条做示范,“焊条端部与工件的距离控制在2-3毫米,不能忽长忽短。”

王铁军听得入了神,他干了三十年焊接,还是头一次听人把这些道道讲得这么透彻,这年轻人不简单。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经过林胜利指导的几个焊工明显找到了更好的状態。电弧更加稳定,焊缝成型也更加饱满。

这一次,孙队长的焊缝鱼鳞纹均匀细密,从起弧到收弧一气呵成,几乎看不到一点瑕疵。

“这条焊缝……”王铁军检查完孙队长的作品,眼中闪过一丝震惊。“无论是外观还是內在质量,都达到了一级標准。”

围观的工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孙队长摘下面罩,脸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最后一轮是最困难的仰焊。焊工需要仰著头操作,重力和姿势的双重考验让这个项目成了真正的技术巔峰对决。

林胜利继续在场边指导著。“仰焊时要更加注意熔池的控制,运条手法要稳、准、快。”

“嘿,你別说,小林工这几句话,比我自己瞎琢磨半年都有用!”一个老师傅忍不住低声赞道。

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孙队长凭藉扎实的基本功和理论指导,再次焊出了近乎完美的焊缝。其他几个师傅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全部完成!”隨著最后一个焊工放下焊枪,这场前所未有的技术比武终於落下帷幕。

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孙队长的三条焊缝全部达到一级標准,其中仰焊的质量甚至超越了很多专业焊工的水平。

王铁军拿著检测报告,久久不能言语。他走到林胜利面前,眼神中带著深深的敬佩。

“林工,我服了。”王铁军伸出右手,“您刚才讲解的那些理论,我从业三十年都没听过如此系统和深入的总结。”

林胜利与他紧紧握手。“王师傅,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您的实战经验同样珍贵,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大比武”圆满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项目部。

经过这次较量,一支技术过硬、士气高昂的焊接突击队正式组建完成。

孙队长被任命为突击队队长,其他几个表现优秀的焊工成为骨干成员。

他们即將面对的,是蜿蜒在山体和坝体內的、如同钢铁巨龙般的压力钢管。

夜幕降临,厂房內的焊依然在闪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