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薄雾,洒向龙溪峡谷。山体內部,泄洪洞的开挖声震耳欲聋。

林胜利戴著安全帽,手持手电,深入隧洞最前端的掌子面。

岩屑飞溅,钻机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每一锤每一钻都在与坚硬的岗岩较量。

空气中瀰漫著爆破后的硝烟味,夹杂著机油和汗水的气息。

“林工,这段岩层特別硬,进度有点慢。”班长老马擦著满脸的汗珠,眼神中透著疲惫。

林胜利蹲下身,用手电仔细观察著岩壁。光面爆破的效果令人惊嘆,隧洞壁面平整光滑,几乎不需要后期修整。

“按现在的进度,还有三天就能贯通。”他站起身,拍拍老马的肩膀,“坚持住,胜利在望。”

掌子面后方五十米处,一台奇特的钢铁装置正在缓缓移动。这是林胜利设计的“移动式钢模板台车”,虽然外形粗糙,但功能完备。

台车由钢轨做底盘,槽钢做骨架,整个结构重达数吨。

两侧的模板臂展开时,正好贴合隧洞的圆弧形轮廓。手摇绞盘咯吱作响,控制著台车的前进和模板的开合。

“这玩意儿真神了!”操作工人小王兴奋地摇著绞盘,“以前做一仓混凝土得半天,现在两个小时就完事。”

李强在一旁仔细记录著施工数据。台车的应用使衬砌效率提升了近一倍,质量也更加稳定。

隧洞內壁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如镜,厚度均匀一致。

“胜利哥,这台车的精度还能再提高吗?”李强推了推眼镜,指著墙角的一道细微缝隙。

“已经够用了。”林胜利摇摇头,“完美是工程的敌人,实用才是王道。”

隧洞深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安全科长老张气喘吁吁地跑来,脸色铁青。

“林工!刚才掌子面又掉了几块石头,幸好没砸到人。”老张的声音带著明显的担忧,“我觉得应该停工检查一下。”

林胜利皱起眉头。老张是个谨慎的人,但有时过於保守。

在他看来,工程施工零风险是不现实的,关键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內。

“老张,我们的超前支护已经足够了。”林胜利拿出地质监测记录,“你看这些数据,岩体应力分布很均匀,支护结构完全能承受。”

老张接过资料,仔细查看。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图让他有些头疼,但他能看出林胜利的计算很详细。

“数据是数据,现场是现场。”老张固执地摇头,“万一出事怎么办?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那我们一起进去看看。”林胜利戴好安全帽,“实地检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两人深入隧洞,来到掌子面。林胜利用小锤逐一敲击岩壁,清脆的回声证明岩体结构稳定。

超前支护的钢拱架密密排列,每根都按设计要求牢固安装。

“听这声音,岩石很实。”林胜利敲击著一处可疑区域,“掉块只是表面风化层,不影响整体稳定性。”

老张也拿起小锤试探著敲击。经过仔细检查,他的担忧逐渐消散。林胜利的安全措施確实到位,风险在可控范围內。

“行,我信你。”老张点点头,“但要加强监测,一有异常立即停工。”

“当然。”林胜利伸出手,“安全生產,人人有责。”

两人握了握手,老张鬆开后,转身对著工人们吼了一嗓子:“都把耳朵竖起来,听林工的,但眼珠子也放亮点,安全帽带子都给我勒紧了!”

施工继续进行。台车在隧洞內来回穿梭,混凝土一仓接一仓地浇筑完成。衬砌段的进度明显加快,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天后的上午,贯通在即。掌子面只剩最后两米的岩石需要突破。林胜利亲自指挥著这歷史性的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