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当第一台“小型插入式振捣器”组装完成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老王接通电源,设备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振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颤动著。

“成了!”张思明兴奋地跳起来。

林胜利却摇摇头:“还不够,我们需要测试它在实际混凝土中的效果。”

他们连夜在车间配了一小罐混凝土,模擬廊道顶拱的浇筑环境。

当自製的振捣器插入混凝土后,奇蹟出现了——原本粘稠的混凝土迅速变得流动起来,气泡被有效排出。

“真行啊!”老孙拍著大腿,眼中闪烁著惊喜。

天刚蒙蒙亮,林胜利又带领团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混凝土下料的骨料分离。

他用废弃的铁皮捲成一个可伸缩的漏斗状“串筒”,確保混凝土能直接送到浇筑点,避免自由下落造成的分层。

“这两样东西,今天必须用上。”林胜利对施工班长说,“我会亲自监督这次浇筑。”

上午九点,廊道顶拱的重新浇筑开始了。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著新设备。自製的振捣器虽然外形粗糙,但它纤细的“头”能轻鬆穿过密集的钢筋网,將振动传递到混凝土的每一个角落。

“慢一点,確保每个点都振到。”林胜利站在一旁指导,“振捣时间要比平时长三分之一。”

串筒也发挥了奇效。混凝土沿著管道平稳下落,没有出现骨料分离的现象。

整个浇筑过程出奇地顺利,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一小时。

三天后,模板拆除的时刻到来。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著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拆除支撑。

当最后一块模板被移开,廊道顶拱的表面完全暴露出来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顶拱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蜂窝麻面。林胜利拿起小锤轻敲,声音清脆而坚实,证明混凝土已经完全密实。

“太神了!”老工人们围著林胜利,眼中满是敬佩,“跟著林工干活,总有新样,咱们以前那些干不了的活儿,到他手里,捣鼓几下就解决了!”

钱立达走过来,郑重地向林胜利伸出手:“林工,我服了。你不仅会设计方案,还能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工程师。”

林胜利微笑著握住他的手:“钱副主任,工程建设是一场团队战斗。没有大家的配合,再好的点子也实现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胜利设计的小型振捣器和串筒被广泛应用於大坝內部复杂结构的施工中。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个月后的一天,林胜利正在廊道內检查施工质量,张思明兴冲冲地跑来。

“胜利哥!好消息!”他挥舞著一份红头文件,“局里的文件下来了,你被评为助理工程师了!”

林胜利接过文件,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这是他在龙溪的第一次职称跃升,也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肯定。

“恭喜啊,林工!”老孙拍著他的肩膀,“这可是实至名归!”

李强推了推眼镜,难掩兴奋:“胜利哥,这下你可是名副其实的'林工'了!”

林胜利笑著摇摇头:“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大坝每天都在长高,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標。”

他抬头望向廊道尽头的一线光明,那里是通往坝外的出口。

阳光透过狭小的开口,在黑暗的廊道中投下一道金色的光柱。

他心里想,这道光倒像个盼头。在这山沟里,靠的不就是这点不服输的劲儿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夜幕降临,林胜利独自站在坝顶,俯瞰著脚下的工地。

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如同一座不夜城,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