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丽在龙溪水电站的考察和交流,並没有像通常的走过场那样,她决定多停留几天。

用她的话说,这里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是任何书本和报告都无法替代的。

项目部为她安排了一间独立的宿舍,虽然简陋,但至少能让她有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

她的到来,无疑给这片粗獷的工地带来了几分別样的风景,也成了工人们茶余饭后悄悄议论的话题。

白天,王朝丽依旧是林胜利的“影子”。

她跟著他穿梭於大坝浇筑区、砂石料加工场,甚至不顾脚下的泥泞,深入基坑的每一处裂隙。

她提出的问题越来越细致,不仅限於混凝土温控,还延伸到了骨料的级配优化、地质勘探数据的解读,乃至施工安全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林胜利,这种简易的裂缝计,虽然能监测到表层裂缝的变化,但对於深层岩体的微小位移,是不是还需要更灵敏的设备?”

王朝丽蹲在一处岩壁前,用手电筒的光束仔细观察著林胜利他们安装的土製裂缝计,那双眼睛如同x光般锐利。

林胜利在她旁边,指了指岩壁深处:“理论上是需要的。但咱们现在没有那种精密的电子测斜仪,只能通过这种办法,配合人工密集的巡查和经验判断。

我们也在尝试,看能不能用一些更简单的物理原理,製作出能监测深层位移的装置,哪怕精度差点,也能提供预警。”他解释得坦诚,也带著一丝无奈。

王朝丽没有评价,只是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著,似乎在思考如何將这些“土办法”与她脑海中的先进理念联繫起来。

她甚至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指南针和一把地质锤,轻轻敲击著岩壁,仔细辨认岩石的纹理和节理,动作专业得让周围的工友都有些侧目。

除了技术上的深入交流,王朝丽的到来也让项目部的女同志们多了几分关注。

宣传科里,小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干事,活泼爱笑,对王朝丽这种从机关来的“技术”充满了好奇。

她悄悄拉著同办公室的另一个女同事小王:“哎,你看王朝丽同志,那身列寧装,裁剪得可真好,跟咱们平时穿的都不一样!”

“可不是嘛,人家是局机关的大学生,气质就是不一样。”小王羡慕地说道,“听说她还是搞技术研发的,可厉害了,跟咱们林胜利一个样!”

技术组也有女同志,比如负责资料整理和绘图的小赵。小赵平时话不多,戴著一副圆框眼镜,总是埋头在图纸和文件堆里。

王朝丽去技术组办公室查阅资料时,小赵总是恭恭敬敬地递上文件,但眼神里却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她偶尔会听到王朝丽和林胜利討论一些她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心里既惊讶又有些自卑。她甚至悄悄多泡了一壶茶,只为让王朝丽和林胜利在討论时能喝上热的。

这天下午,林胜利带著王朝丽去检查正在浇筑的某个大坝仓號。突然,负责振捣的工人老张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著汗珠:“小林,不好了!三號仓的振捣棒突然卡住了,怎么也拔不出来!”

林胜利脸色一变,振捣棒卡在混凝土里,意味著那个区域可能没有振捣密实,留下空洞就是质量隱患。

他立刻跑过去,王朝丽也紧隨其后。只见一根振捣棒深深陷在刚浇筑的混凝土中,工人师傅们正使劲儿拔,却纹丝不动。

“別硬拔!”林胜利喊道,他上前仔细查看,发现振捣棒头部可能被某个大骨料卡住了。

他当机立断:“李强,去拿把长柄铁锹过来!张思明,你去通知搅拌站,三號仓暂停浇筑!”

他看向王朝丽,简要解释道:“可能是振捣棒插入角度不对,或者遇到大骨料卡住了。

现在不能强行拔,容易造成混凝土局部鬆动。得想办法在旁边辅助振捣,同时用工具慢慢鬆动。”

王朝丽点点头,没有多言,但她的目光却紧盯著振捣棒周围的混凝土,似乎在分析卡住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

她甚至弯下腰,用手轻轻摸了摸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动作细致得不像第一次来工地。

在林胜利的指挥下,李强拿来铁锹,他亲自上手,小心翼翼地在振捣棒周围的混凝土中辅助振捣,同时让老张尝试轻轻转动。

几分钟后,振捣棒终於被缓缓拔了出来。林胜利立刻让工人对该区域进行补振,並再次检查振捣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