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电筒的光束照进去,发现有些裂隙深不见底,而且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他心里清楚,这些不起眼的裂隙和渗水,就像人体里的毛细血管,现在看著没事,將来蓄上水,巨大的压力下,就能把整个大坝的根基给掏空了。

“孙师傅,这些裂隙和渗水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林胜利严肃的说道。

“特別是这些破碎带,如果处理不好,將来可能导致基岩局部失稳。咱们不能只靠经验判断,得有更系统的方法。”

“那你说怎么办?”老孙看著他。

“我们可以加强地质监测。”

林胜利指了指岩壁上的几个点,“比如,在这些主要裂隙上,可以安装一些简易的裂缝计,用普通的尺子定期测量裂缝的宽度变化。”

“渗水点也要做好排水引流,不能让水积压在基坑里。更重要的是,对於这些破碎带和渗水严重的裂隙,我建议进行注浆加固。”

“注浆?”老孙摸了摸下巴,“咱们以前也用过注浆,但那都是大面积的,像这种小的裂隙,一个个去注,效率不高,而且耗费材料啊。”

“孙师傅,小裂隙也要注。”

林胜利解释道,“这些小裂隙是水渗透的主要通道,如果不堵死,水会不断侵蚀岩体,形成更大的隱患。”

“我们可以採用『低压多次』的注浆方式,用比较稀的水泥浆,在较低的压力下,反覆多次地注入这些裂隙,让水泥浆充分渗透,堵塞通道。”

他在隨身的本子上,画出了简易的注浆孔布置图和注浆流程示意图。

李强在一旁听得认真,他知道林胜利说的这些,在当时的教材里都是未必有的理念。

他立刻在本子上记下“裂缝计”、“排水引流”、“低压多次注浆”等关键词。

老孙吧嗒了两下菸嘴,原本皱著的眉头舒展开了,看著林胜利,眼里透出股光。

老孙心里盘算著,小林这法子是好,可项目部就这点家当,怎么把这“阳春白雪”变成工人们都能上手的“下里巴人”,这事儿难办。

“小林,你说的这些,道理是没错。”

老孙沉吟道。

“裂缝计我们可以用土办法做,排水引流也能想办法。”

“可这注浆,咱们项目部现有的注浆设备,都是大功率高压的,用来处理大面积的破碎带还行,对付这些小裂隙,容易把岩体打裂。”

“而且,水泥浆的配比、注入速度,都需要很精確的控制。”

“孙师傅,我们可以改进注浆设备!”

林胜利说道“比如,在现有的注浆泵上,加装一个简易的压力调节阀,控制注入压力。”

“水泥浆的配比,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反覆试验,找到最適合这些裂隙的浓度。”

“关键是,要培训工人师傅,让他们掌握这种『低压慢注』的技巧。”

他在手册里预留了未来拓展这部分內容的章节。

现在可能只能做到简易的监测和初步的加固,但隨著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预留的內容,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而张思明,在林胜利的影响下,也渐渐收敛了抱怨。

他虽然对技术细节不甚精通,但在协调物资、与各工区沟通方面展现出了极强的能力。

他成了林胜利编写手册时,获取基层实际情况和反馈的重要“桥樑”。

他会把工人们在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馈给林胜利,让手册的编写更加贴近实际。

比如,他很快就去物资设备处打听了项目部现有注浆设备的型號和性能,以及是否有可改装的配件,为林胜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夜晚,宿舍里除了收音机里传来的新闻或评书,更多的是李强翻阅资料的沙沙声,以及林胜利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细微摩擦声。

他们知道,一份承载著龙溪水电站未来质量命脉的《大坝主体混凝土温控施工指导手册》,以及对地质隱患处理的初步方案,正在他们手中一点点成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