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城的情况,你咋知道?”

有人不死心的问。

虽说被消灭的不是八路军,但如今是统一抗战立场,大家也不愿看到自己人牺牲,不想华夏的土地被日寇践踏。

“向阳他...以前是青山镇保安团的。”牛宝山犹豫了一下,提醒眾人。

大家一下子反应过来,日军拿下一座城池后一贯会大费周章的宣扬,谢向阳知道也不奇怪,要不是这场大扫荡,恐怕最近两天消息也会在青山镇传开。

“这帮狗日的小鬼子!”

孙德胜一拳头狠狠砸在面前的土堆上,咬牙切齿道。

“连长,原平的战斗已经结束,鬼子这会儿应该正经由主路往忻口方向推进,注意力全在忻口前线的守军身上。”

“我们走小路,穿过原平再往南走,这样最保险。”

谢向阳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

二民和强子嘴唇动了动,想要下意识帮谢向阳说话,从小周庄到铁枪庙一路上,谢向阳的判断没有出过任何错误。

可二人都是新兵蛋子,没啥话语权。

“连长,我认为向阳的计划可行,他对敌人动向的掌握远比我们灵敏。”牛宝山说话了。

在场这些战士,一半是二民那样的新兵蛋子,另一半是新一团的老兵,其中数牛宝山资格最老。

“娘的,不管了,听你小子的,往北,进原平!”

孙德胜快把头皮挠破了,最后一咬牙狠声道。

“再休整五分钟,准备出村,谢兄弟,你在前面带路。”

“好!”

眾人分散休息,谢向阳靠在土沟坡壁上,摩挲著新到手的三八大盖,有些爱不释手。

相比汉阳造和老套筒,三八大盖简直不要太香,细长的枪身,通体泛著冷白金属光,標尺足足划到24,可以瞄到2400米外的目標,但打不打得到是另一回事儿。

虽然枪眼小了些,常常出现一枪打不死人的情况,可战场上有时候伤员比直接战死还要让人头疼。

一枪干掉一人,对面也就折损一个兵,一枪废掉一人,对面可能要分出两个兵帮伤员撤退。

再说了,三八大盖贵在精准度很可靠,將近70厘米的瞄准基线,是同时期全世界步枪最长的。

枪管也长,膛线导程细,子弹旋转快,飞行极其稳定,只要射手枪法训练到位,三八大盖堪称抗战战场上少有的指哪打哪的远程利器。

这个特点与谢向阳的枪法,十分契合。

“喏,给大家分分。”

快要出发的时候,谢向阳把子弹包递给二民。

二民打开一看,牛皮做的子弹包里,满满当当塞了三四封子弹,

一封30发,这里至少有上百发子弹!

“向阳哥,你自己不留点?”

二民和强子口水狂咽,但还是张嘴问道。

“我枪里还有,够用了。”

谢向阳拍拍三八大盖,无所谓的摆摆手,实则心里鬱闷到了极点。

抗战战场上,大多数小鬼子用的都是三八大盖,装备6.5毫米子弹,但也有其他杂类枪械和不同口径子弹。

谢向阳的三八大盖和子弹包不是从同一个鬼子身上缴获的,子弹型號偏偏没对上,一百多发子弹全是7.9毫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