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稿
三转两折,李春明从莲胡同拐到了菜市口大街上。
当自行车衝出胡同口的一瞬间,1979年的京城如同一幅褪色的老照片,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灰濛濛的天空下,人群也是一片昏暗,蓝的绿的灰的。
马路上机动车寥寥无几,几个穿著蓝布袄的年轻人正大光明地骑著二八大槓在机动车道上飞驰。
最醒目的要数马路中央的交通岗台,身著雪白制服的民警笔挺地站立著,在灰扑扑的街景中格外耀眼。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灰砖平房,偶尔闪过几栋苏式筒子楼,斑驳的外墙上刷著『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鲜红標语。
李春明不自觉地放慢了车速。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些低矮的屋檐將被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取代。
那些此刻在寒风中奋力蹬车的年轻人,他们自己,或是儿孙將开著小车,在早晚高峰里堵得寸步难行。
正想得出神,突然『嗷』的一声惨叫把李春明拉回了现实。
他一个急剎车,还以为是自己走神撞到了人。
正要开口道歉,就听见一个带著浓重津门口音的女声在训孩子:“好嘛,您还有脸哭呢,快憋回去!谁家孩子像你介么点儿大就逃学啊?!”
那大姐嗓门洪亮,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逃学就够可以的了,好傢伙,让人逮回去不说,还当著一班同学的面儿咬老师屁股!”
李春明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可那孩子的哭声却越发响亮。
他探头一看,好傢伙,那熊孩子的脚丫子正卡在自行车后轮辐条里呢!
他妈愣是没发现,还在那儿卯足了劲儿蹬车,脸都憋红了。
“这位同志,快別蹬了!”
李春明紧忙提醒道:“孩子的脚卡进车轮了,赶紧看看孩子的脚有事儿没有。”
“哎呦喂,介倒霉孩子,打小儿就卡脚,长这么大还卡脚,我说怎么干蹬不转磨儿呢!”
李春明帮著把孩子的脚从车辐条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
小傢伙的布鞋都蹭破了,脚背上蹭掉块皮,好在骨头没事。
“谢谢您啊同志!”
津门大姐连连道谢,转头又数落起孩子来:“看你以后还敢不敢逃学!回家让你爸拿皮带抽你!”
那孩子一听,哭得更凶了,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目送这对母子远去,李春明摇头笑了笑。
跨上自行车,朝著邮电局的方向骑去。
也不知是这个时代的人特別爱排队,还是革命群眾的觉悟格外高,走到哪儿都能看见蜿蜒的长龙。
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的大妈,百货公司抢购『的確良』的姑娘,就连新华书店门口都排著队伍。
邮电局这样的热门场所自然也不例外。
寄信的、取包裹的、查匯款单的、发电报,乌泱泱挤满了人,水泄不通。
將自行车锁好,李春明搓了搓冻僵的手,老老实实排到了队伍末尾。
队伍像老牛拉破车似的往前挪。
排队排到麻木,这才轮到他。
“同志,我要寄信。”
柜檯里的女工作员眼皮都没抬,机械地问道:“平信掛號?”
“掛號信,谢谢。”
李春明赶紧从挎包里掏出厚厚的信封,上面工整地写著《收穫》的地址。
这会的掛號信可不便宜,除了一毛二的掛號费,另外还要加基础邮费。
除此之外,还会收取超重费。
市內0.04元/20克,市外0.08元/20克。
工作员接过厚厚的信封,诧异的看一眼面前的帅小伙:“这么厚,小说啊?”
李春明靦腆地笑了笑:“第一次投稿,还不知道能不能行。”
女营业员难得地露出笑容,一边熟练地贴邮票一边说:“字写得这么漂亮,我看准能被编辑相中。”
蘸了蘸浆糊,『啪』地贴上印著天安门图案的邮票。
“承您吉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