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金属
杨寧华已经很久没这么忙过了。上一次还是为了交付某个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成果时,足足有一个月他都没有怎么睡觉。
杨寧华了解到在他们这一组科研人员到来之前,国家这边已经和邱秋有过一次接触了,他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实验,去测试通道的承载能力,最后得出结论,能够通过通道的只有少数几种材料,最后他们选择就是金属铱。
只有金属铱能够稳定地在通道中坚持。那一次总共只有不到七个小时,221基地据说集合了將近200个专业人员去研究怎么最高效地帮助到正处於紧急情况的邱秋。
他们经过严密的討论最后选择了將四种武器进行简化,以及大量的能够打下工程基础的装置和设备。
以杨寧华的眼光来看,选择qbz-191其实有些过於复杂了,但他和当时的技术人员討论过,技术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个型號近几年才研发出来,很多技术他们都很熟悉,不用查阅资料就能回忆起来,使用它简化是一个非常方便和快速的方案。
至於其他几项武器因为技术上比较简单,所以就按照邱秋那边的工业水平做了初步的简化。
杨寧华不是武器专家,但他看完简化后的qbz-191,也不得不感慨这竟然是七个小时內能够完成的方案,这种难度不亚於把当今的航天火箭简化成五十年前的技术水平。即使是杨寧华这样的外行,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也能照著图纸打造一个出来,当然他需要足够好的铸造水平。
毕竟专家组是默认了邱秋那边的铸造水平是相当高的。
而今天聚集在这里的技术人员已经远超200人,杨寧华放眼看去,恐怕已经接近400人了,而且不少都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是连夜被徵召而来。
“所有人都到齐了。”陈梦家站在庞大的地下实验室里,对刚刚结束长途奔波,脸上还带著疲惫和兴奋的大家说,“全华夏,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大脑,能请来的,都在这里了。”
杨寧华透过厚重的铅化玻璃望进去。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宛如白昼。数百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已经各就各位,他们之中有物理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甚至还有哲学家和歷史学家。这个团队的构成本身,就说明了最高层对这次事件的定性。
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到了一个未知的维度。
和他们想的一样,来自邱秋的快递同样只有金属。
虽然只有十几片金属片,但几乎所有金属都在他们的知识领域之外。
这些金属片的各项基础物理参数,比如密度、硬度、熔点,都在已知稳定元素的范畴內,甚至也能通过质谱分析得到各类元素的含量。这说明邱秋所在的世界和他们现在的世界在底层逻辑上有著一定的相同。
但这些金属依旧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这些金属都有著某些独特的性质。
第二,这些金属上同样都刻著文字。邱秋还贴心地在文字旁附带了华夏语的翻译。这给了语言专家很大的帮助。
“各位,请看。”一名材料学的首席科学家指著其中一块闪烁著柔和银光的金属,他的声音带著压抑不住的激动,“我们暂定代號为秘银。它的密度只有铝的三分之一,但强度测试已经超出了我们最高级別测试仪器的上限。我们用金刚石钻头尝试钻孔,结果是钻头碎裂,它上面连一丝划痕都没有。”
他接著指向另一块通体漆黑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的金属锭:“代號山之心。它的致密程度超乎想像,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完全是一个数学上的谬论。更关键的是,它的內部结构並非我们已知的任何晶体或非晶体,原子以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堆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绝对结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