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此理!”朱明见“村长”不仅理解,还点出了致富的关键,心中更喜,钢笔在纸上点得更快,沙沙声成了屋里唯一的节奏。

“再看:土地多少亩?是肥田还是薄地?房屋几间?是土坯茅草,还是砖瓦?可遮风避雨否?”

他翻过一页,笔尖点在后面更关键的条目上,“重中之重,是收入来源!地里刨食能得几石?养没养猪羊鸡鸭?有没有人外出打零工?欠了谁家的债?粮缸里还能吃几天?”

油灯的烟炱味混合著屋里的霉味,朱明问得专注,每一个问题都在朱元璋心湖里激起千层浪。

一连串的问题,像勒紧的韁绳。朱元璋背脊下意识地挺直如松,眼底深处的村野憨厚瞬间被帝王幽光吞噬。

收入?负债?储粮?这哪里是摸家底,分明是要將人心、家底、乃至一丝一毫的抵抗之力,都彻底洞穿、捏在掌中!

其用心之深、布局之密,远超他平生所见的任何密探网络。

一股寒意顺著脊椎爬升,他面上肌肉却竭力鬆弛,只深深吸了口气,仿佛在艰难消化这庞大的信息量,目光再次扫过那神奇的钢笔和本子,带著不加掩饰的惊奇:

“朱…专员,这…这般细致入微,耗力甚巨啊。就…就只为『致富』?”他特意强调了“耗力甚巨”,暗指这方法和工具都非比寻常,在这穷乡僻壤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老朱,致富就是要干实事,帮真困!咱们吶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朱明语气斩钉截铁,钢笔在“精准”二字下重重划了一道,墨水在纸面晕开一点小小的黑晕。

“不精准,怎么知道哪家该给鸡苗,哪家该修危房,哪家孩子上学缺钱?撒胡椒麵,解决不了根本!”

他想起现实里那些因数据不准而浪费的资源,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信念,“这册子建好了,就是咱们平山村翻身的作战图!上面要看的,就是这个!”

他扬了扬手中的本子和笔,那乌黑的硬壳在油灯下反射著幽暗的光。

“作战图…”朱元璋喃喃重复,这三个字像重锤敲在他心上。

目光重新落回那写满工整字跡的表格和那支仿佛永不枯竭墨水的笔。

那“上面”二字,此刻在他心中重逾千钧,带著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这“朱专员”背后站著的,究竟是何等庞然巨物?竟能將“治理”细化到如此匪夷所思的地步?还有这闻所未闻的书写工具!

黄册鱼鳞,不过骨架;此“卡”所录,却是血肉筋髓!若能以此法、此器掌控大明万民…这念头如毒藤蔓生,带著冰冷的诱惑力。

他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堆起感慨和一种“大开眼界”的嘆服:“专员见识不凡!您这法子…这法子若能推行,確可洞察入微,无远弗届啊!只是…”

他话锋一转,带著恰到好处的困惑和好奇,“如此精准,后续…当如何应用?还有您这『笔』和『册』…真乃神物,咱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著!这…也是『天家』给的?”

他终於忍不住,將好奇点到了明处,目光灼灼地盯著那两样东西。

朱明愣了一下,低头看看手中的钢笔和本子,这才意识到问题。他打了个哈哈,將笔帽轻轻盖上,发出“咔噠”一声轻响:“哦,这个啊,天家配发的工作用品,方便记录,不值一提。”

“您说后续应用?就是根据这卡上的信息,因户施策,缺啥补啥,扶到根子上!”

“比如您家要是劳力足但没手艺,可能就安排技术培训;要是土地少但有劳力,可能支持搞点养殖。”

朱元璋眼中一闪,不再追问笔和本,那“咔噠”的轻响却在他脑中迴旋。他顺著话题,一拍大腿,显出十足的干劲和“拥护”:

“好!朱专员,您这法子听著就透著股实在劲儿!咱平山村,就从俺这『村长』家开始『建卡』!你问,俺答,绝无虚言!”

他拍著胸脯,声音洪亮,震得油灯火苗都晃了晃。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戏台已搭好,他这“村长”,须得把这出身份大戏,唱得天衣无缝!

同时,他对那“天家配发”的神器,已存了必得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