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不见的眼睛
黄色的“面的”在午后的车流中穿行,將百货大楼那片喧囂的繁华甩在身后。
车厢內,气氛有些沉闷。
陈岩靠在椅背上,闭著眼睛,像是在假寐,但微微颤动的眼皮却显示出他內心的不平静。
他还在回味刚才在商场办公室里的那场交锋。
李浩的表现,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新人”的范畴。
那不是初生牛犊的勇敢,而是一种建立在绝对自信之上的、对人心的精准拿捏。
他拋出的那些话术,层层递进,软硬兼施,最终將冯远那个老滑头逼入了无路可退的死角。
这种手段,陈岩自己也能做到,但这需要三十年的经验和权力的加持。
而李浩,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却用得举重若轻,仿佛与生俱来。
“小子,”陈岩没有睁眼,声音有些沙哑,“你这套跟人打交道的手段……跟谁学的?”
“没有。”李浩看著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平静地回答,“社区工作,有时候也需要跟人讲道理。说得多了,就习惯了。”
又是这套说辞。
陈岩不再追问,他知道问也问不出什么。
他只是觉得,自己这个徒弟身上笼罩的迷雾,越来越浓了。
车子回到了市局,陈岩去向高建军復命,李浩则回到了自己那张临时办公桌前。
他没有休息,而是立刻铺开了那张已经被他画得密密麻麻的城市中心地图。
协助函拿到了,讲座的时间也定了。
但这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步,甚至可以说,是一步聊胜於无的閒棋。
一场安全讲座,几句口头提醒,根本无法阻止一个蓄谋已久的凶手。
他必须找到那个潜伏在城市阴影里的凶手。
在对方动手之前。
从这一天起,李浩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分裂状態。
白天,他是刑侦支队的“社区联络员”,整理卷宗,旁听案情分析,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著这个时代刑侦工作的一切信息。
而当夜幕降临,他就变回了那个最尽职尽责的“社区干事”。
他的“辖区”,不再局限於朝阳路,而是扩展到了以百货大楼为中心,半径两公里的整个区域。
每天晚上,当城市结束了一天的喧囂,逐渐归於沉寂时,李浩都会骑上他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槓,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融入这片区域的夜色中。
他不做任何惊动人的排查,他只是观察,记录。
他用脚步丈量著每一条可能成为王婧回家路线的小巷。
哪一条路灯昏暗,哪一条有废弃的建筑可以藏身,哪一个拐角是监控的绝对死角。
他將这些信息,一一標註在自己那本厚厚的工作笔记本上,形成了一张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危险地图”。
他还观察人。
他会一个小时,蹲在百货大楼对面的街角,观察商场关门后,那些最后离开的员工们的状態。
她们是结伴而行,还是独自离去?
她们是匆匆赶路,还是会因为某个橱窗而停留?
他也会和那些被普通人忽略的“夜间生物”打交道。
守著自行车棚的看车大爷,深夜还在街角卖烤红薯的老婆婆,甚至是在天桥底下铺著报纸睡觉的流浪汉。
他会给他们递上一根烟,送上一瓶廉价的白酒,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从他们口中,拼凑出这片区域夜间的真实生態。
“小伙子,又来巡逻啊?”守著百货大楼后面职工宿舍传达室的张大爷,已经认识了这个几乎每晚都来转悠的“小李干事”。
“是啊,张大爷。”李浩笑著递上一根烟,“最近『严打』,领导让我们多辛苦一点,確保大家的安全。”
“还是你们负责任。”张大爷接过烟,美滋滋地点上,“哪像我们商场那个刘福生,就知道白天在领导面前晃悠,一到晚上,人影都见不著。”
“大爷,我跟您打听个事。”李浩状似无意地问道,“咱们这宿舍楼,晚上进出的人,您都眼熟吗?”
“那哪能都眼熟。”张大爷摇了摇头,“除了本单位的职工,还有不少家属、朋友,乱得很。不过……”他压低了声音,“最近確实有个生面孔,有点奇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