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不理会眾人惊诧,继续解释:“朕在《永乐大典》上,习得一奇术,名曰『火灾鑑定学』,不但可以分析火灾现场痕跡,追本溯源,还可以总结规律,研判火灾风险。

之前朕断言狂风过后,隱患陡升。火灾发生,不是上天垂青示警,而是学以致用。”

穿越前,因为太平洋对岸美丽国加州山火频发,他做过好几期视频。

其中,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因线路老化引发山火,面临巨额赔偿,只得破產清算的案子,他特別关注过。

为了弄清楚火灾如何溯源,责任如何认定,他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还专门去消防部门请教了专家。

现在成了明朝皇帝,以前学过的科学知识,正好派上用场。

至於为何扯上《永乐大典》,原因也很简单。

嘉靖帝是明朝皇帝中,除了朱老四外,唯一读过这部书的人。

他倒不是指望在书里找到蒸汽机铁甲舰的製造方法,而是想要从中寻找礼法论据,驳倒护礼派。

后来取得大礼议完全胜利后,嘉靖帝编写《明伦大典》,更定礼制,也对《永乐大典》多有参考。

朝堂上下都知道,嘉靖帝在案头,总是摆放著几册《永乐大典》,以便隨时翻阅。

这部奇书共11095册,3.7亿字,內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朱厚熜若想拋出什么现代科学知识,正好可以拿《永乐大典》做幌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永乐大典》真有用。

杨廷和也不去计较,朱厚熜到底是不是从《永乐大典》上学到了什么“火灾鑑定学”。

至少,皇上否定了崔文“修道大成,上天垂青”这套諛词,还是让他颇为欣慰。

杨廷和希望朱厚熜做一个孝宗那样的“圣君”,將事情都交给文臣来做,自己垂拱而治即可。

既然天子没有彻底沉迷斋醮,那就说明还有希望。

但朱厚熜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位首辅心跳陡然加速!

“清寧宫火灾到底是上天降灾示警,还是有宵小故意为之,图谋不轨。朕会用火灾鑑定学,查个一清二楚。待有了结果,朕会下諭周知。”

朱厚熜语气平和,但潜台词却让人不寒而慄。

“查个一清二楚”?

皇上这是想干什么?

若火灾真是人为,难道要掀起大狱?

天子若沉迷斋醮,不过是当一个昏君。

但现在朱厚熜展露出来姿態,却让杨廷和想起一个人——太祖朱元璋!

一个敢向文官挥舞屠刀的明君,要比昏君可怕百倍!

杨廷和此时满脑子都是“洪武三大案再现”的未来。崔文引起的爭端,不了了之。

“火灾事急,奉天殿的庆成礼便免了。眾卿各自散了吧。”

朱厚熜扔下疑虑重重的杨廷和,告別百官,登上步舆,跨过金水桥,往宫里去。

还未散去的仪卫们,扔下手里的傢伙事,在上司指挥下,也跟著皇帝救火去了。

只剩下陪祀的文武百官,在长安街上吹著寒风,思绪不定。

“石斋公,这场火灾你怎么看?”一位刚毅板正的老者,凑到杨廷和跟前。

他穿著与杨廷和一样的祭服,只是戴著六梁冠,说明是二品官员。

杨廷和见是熟人,眉头稍展:“原来是宪清。”

杨廷和,字介夫,號石斋。礼部尚书毛澄,字宪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