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驤的轻敌冒进,付出了血的代价。

黄桥之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司马颖那里,他正带著大军从朝歌向黄桥推进。

当溃败的兵马涌回,司马颖看到的不止是死者八千余人的惨痛损失,更看到了士卒们恐慌的神情。

从而也导致在营寨之中,一时人心浮动。

中军大帐內。

司马颖面色铁青,眼里既有愤怒,也有担忧,甚至在心中已经萌生了退守的念头。

他环视帐下文武,声音低沉:“前锋新败,士气受挫,敌军势大,如今这局面,不若暂且退保朝歌,修筑防事,以待时机?”

此言一出,帐內一片寂静。

败军之际,主帅心生怯意,乃兵家大忌。

但此刻,司马颖正在气头上,若是当即劝諫,又需要极大的勇气站出来。

直到良久后,见无人出来劝諫,卢志目光不由看向琅琊王氏的王彦。

这位兗州刺史,不久前才听从亲侄王敦的劝导,亲自率兵前来会合。

恰好王彦此时也在观望眾人,两人相视一眼,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双双出列。

帐內眾人的目光顿时被两人吸引。

卢志率先开口,语气坚定:“大王,万万不可退保朝歌!”

司马颖抬眼看去:“先生有何高见?”

卢志隨即劝道:

“如今我军虽遭小挫,但大王的根本未动,且赵驤之败,败在轻敌急进,非战之罪,亦非我军实力不及敌军。”

“如今逆贼新胜,必然对我军心有不逊,生出轻视之意,亦正是其戒备鬆懈之时。”

说罢,他又迈出一步,坚决道:“我军若此时退缩,不仅渡河无望,更会使全军士气彻底崩溃,从此畏敌如虎,不可復用,大王试想,两军对阵,焉能常胜而无败?一仗之得失,岂可定全局之成败?”

待他说完,王彦紧接著道:“卢长史所言极是,兵法之要,在於出奇制胜,敌军料我新败,必不敢再战,定然鬆懈,我军正好趁此机会,反其道而行之。”

见司马颖已有意动,王彦则继续道出具体计策:“不若更选精锐,秣马厉兵,星夜兼程,倍道而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插敌军薄弱之处或侧后,若能成功,非但可雪黄桥之耻,更能一举扭转战局。”

听过卢志和王彦之计,司马颖顿时便清醒了过来,气也消了不少。

他如今尽得民心,羽檄所至,莫不响应,进抵朝歌时,四方慕名而来的豪强义士,络绎不绝,兵力迅速补充到二十余万,可谓声威无量。

此时若退守朝歌,那岂不是让自己既失军心,又失民心?更难再復声威。

想通关键,司马颖一扫先前的颓唐之色,决然道:“二位先生说得对,孤岂能因小挫而丧志?就依二位之策!不退反进,与逆贼再战一场!”

而后,他以王彦为都督,赵驤和石超为副,同时增兵至八万,准备再战黄桥,誓雪前耻。

至於曹过,曹魏宗室的身份摆在那里,依旧只是自领一军,而司马颖也不可能让他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