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从未接触的新知识,夏侯泽也是一点就通。
接著,大受启发的他,不仅引入了多人覆核制度,还对仓库管理进行整治,要求货物出入库必须及时登记,帐实需每日核对,建立书面证据链,彻底杜绝货物不翼而飞,却无人知晓的情况。
简单概括他的做法,就是进行了標准化管理。
不过短短十数日,原本混乱的帐目,都变得井井有条。
每日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库存几何,欠款多少,应收帐款多少,全都清清楚楚。
曹过偶尔过来看看,见夏侯泽已经有了標准化制度,便彻底放下心来。
且夏侯泽的出现,也让曹过更加明白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在一番思索后,曹过唤来韩光,让其放出消息,陈留王府求贤若渴,不限门第,不限出身,但凡有一技之长者,无论是精通匠造、善於农事、还是通晓律法、长於算术、甚至是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者,皆可来鄴城一试。
毕竟,仅仅一个夏侯泽还远远不够。
在曹过的谋划里,未来还会涉及更多领域,也需要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同时,曹过也把心思放到了更高的层面。
他的脑海中,一个个在原本歷史轨跡中,將於未来大放异彩的名字,此刻如同星辰般闪过。
回到书房,曹过打开舆图,手指在上面划过,然后停在了冀州中丘一带,喃喃自语道:“张宾…”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此时的张宾正赋閒在家,鬱郁不得志。
接著,曹过又把目光投向南方,低声念道:“陶侃…”
而此时的陶侃,官职微末,仕途艰难,亦是鬱郁不得志。
然后,曹过看向平阳,又道:“李矩…”
因平叛齐万年之乱,李矩封东明亭侯,並担任平阳郡督护。
曹过心道,虽然时间上提前了一年,但估摸著李矩在平阳仍是不好受。
他当下便记起,《晋书·李矩传》中,有记载道:
“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矩谢病去。”
“畿恐矩復还,阴使人刺矩,会有人救之,故得免。”
所以,只要平阳太守是宋胄,那史书所载的事情,大概还是会发生。
想到这里,曹过打定主意,李矩之事,后续要提前谋划了。
最后,曹过的手指在洛阳一点,那里有著他心心念念的郗鉴。
他沉吟片刻,思路渐渐清晰。
张宾、陶侃、李矩、郗鉴,性格各异,处境不同,招揽之法也需因人而异。
其中李矩和郗鉴,曹过都已经打过交道,一人是雍州战场上的生死同袍,一人经江统引荐,已经给过了承诺。
而张宾和陶侃两人,曹过还未接触过,两人因此也是变数最大的。
但曹过既然有想法,那便决定先试探一番,至少能留个印象也好。
隨即,他便抽出纸张,提笔蘸墨,开始谋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