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过沉吟片刻,组织好语言,確保描述准確。

“其一,是蒲桃(葡萄)种子,幼苗也行,中原如今已有种植,但我还是希望杜老板能儘量寻得不同品类,尤其是那些皮厚、籽少、分高的佳种。”

杜楷在心里记下,嘴上道:“此事不难,西域广植此物,龟兹和高昌等地亦有不少佳园,必为世子多寻良种。”

曹过微微頷首,继续道:“其二,同样是种子,高昌便有,此物在其地或许被称为白叠子。”

他不太確定,脑中所知也是来自唐初姚思廉所著《梁书》,其诸夷传的西北诸戎篇中,有:

“高昌国,闞氏为主…出良马、蒲陶酒、石盐…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lu),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曹过担心杜楷仅凭其名不好找,於是再描述道:“其植株似树似草,朵凋谢后会结出桃状蒴(shuo)果,成熟裂开,內里包裹著柔软如云的白絮。”

杜楷听得仔细,眉头微蹙,努力想像著曹过的描述,他行商多年,奇珍异宝见过不少,但对这种听起来像是农作物,或纺织原料的东西,一时还是难以理解。

同时,他也不明白曹过为何如此重视。

曹过看出他眼中的疑惑,微微一笑,道:“此物之妙用,关乎百姓冷暖,杜老板只需信我,將其种子带回,越多越好,品类越丰富越好,待它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其价值远胜波斯琉璃和大秦珠。”

杜楷虽然还是无法完全想像出白叠子,但曹过的语气篤定,令他不自觉的也重视了起来。

隨后,曹过又將自己暂时能想到的,如西瓜等作物,及其他便於携带的东西,详细的描述给杜楷。

说完之后,曹过又努力回想了一遍,把牧草之王苜蓿(xu)也加了进去,其和葡萄一样,汉时张騫便有带回,史书多有记载。

晋时亦有种植,《晋书》中便有记载,帝(晋武帝)后又登陵云台,望见廙(华廙yi)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咸旧。

待曹过描述完后,杜楷怕忘记,又唤来手下,用笔墨记下,然后才正色道:“世子放心!杜某记下了!待商队下次西行,某必亲自督办,必不辱命!”

曹过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劳烦杜老板了,此事若成,必有重谢。”

数日后。

鄴酒的名声隨著商队车马远播,王府的铜钱绢帛堆积如山,库房盈满之患。

曹过开始还眉开眼笑,但隨著钱货增加,错综复杂的帐目出现,以及对接、调配、入库等事情到来,他的压力也激增。

他不通帐法计算那一套,只根据经验略作简化,但工作仍旧繁多,王府聘请的几个老帐房,也已渐感捉襟见肘。

曹过当下也是广布消息,招揽精於算计的专业人才。

这一日,曹过正在书房內看著几大摞新送来的帐册,忽闻前院传来一阵喧譁。

不多时,韩光便面色古怪地进来稟报,说是府外来了一青年,自称是曹过的故旧,护卫拦著,他就在那儿一直嚷嚷。

闻听此言,曹过一时也有些莫名,要说他的故旧,除了陈留那边的,其余的韩光都应该见过,但当下韩光並不认识,倒让他来了兴趣。

曹过挑眉,道:“他有说叫什么名字吗?”

韩光脸上仍是古怪,道:“他没说名字,但一直喊著,家君高安乡侯。”

说著,韩光还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曹过微微一怔:“高安乡侯?”

他的记忆中,只有夏侯惇一支,从曹魏到晋,都还在承袭这一爵位,但如今的高安乡侯是谁,他还真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