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的目光投向已庭院外萧瑟的秋景,不知是真在观景,还是在寻找话题的切入点。
而他的举动,自然被曹过看在眼里。
旋即,他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目光跟著投向窗外翻飞的落叶。
片刻后,见王赞还没找到话题,曹过方才开口,悠然吟道:“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王赞闻言,身形微微一震。
这两句诗,正是他得意之作的开篇,在洛阳文士圈广为流传。
但他万万没想到,在这远离京华的陈留小县,初次见面的宗室世子,竟会以此诗开篇问候。
而曹过当下吟出,不仅是契合当下时节,更切合他此刻心境,也最能引发共鸣,堪称破冰之语。
王赞眼中的惊讶一闪而逝,转而涌起一股知音之感。
他凝视曹过,语气更是复杂难言:“世子竟知拙作?”
曹过放下茶盏,笑意温润而真诚,语带欣赏,道:“內史所诗,『朔风』之句,直举胸情,气韵生动。”
顿了顿,他继续道:“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鶬鶊鸣,今来蟋蟀吟。”
“《小雅·採薇》有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內史虽仿《採薇》,却能出以己意,十分可贵。”
王赞眸中精光忽现。
曹过又道:“所谓诗之至也,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內史此篇佳作,乃我心中上品,今日得见诗主,幸甚至哉。”
王赞心中波澜起伏。
初次见面,不谈公务,不论权谋,先以诗文相交,这份雅致与慧眼,远超他对一个地方宗室世子的想像。
王赞深吸一口气,郑重回礼,道:“世子谬讚,愧不敢当。”
此刻,他心中那份初来的疏离感,在诗文的共鸣中消散了大半。
没等曹过开口,王赞又道:“拙作粗陋,竟蒙殿下青眼,铭记於心,实乃赞之幸。”
“殿下博闻强识,雅量高致,此来陈留,还望世子多多指教。”
他口中的指教,除了发自內心的认同外,还带上了几分对曹过的重视。
驛馆厅堂內,茶香裊裊。
王赞虽有心和曹过探究诗文,但內史之位已空悬许久,留著大量的公务待他处理,所以不多时,他便主动请辞离开。
曹过想了想,也没强留。
待到王赞离开,曹平適时的送上江渔的书信。
曹过展信一览,心中微震。
江渔在信中说,她兄长江统已转任太子舍人,不日便会前往洛阳。
曹过眼中闪过一丝锐芒,江统的调任与王赞的到任几乎同步。
王赞是铁桿的太子旧部,而江统则成了新任的太子舍人,这绝非巧合。
后党把王赞放出京城,放到他这毗邻京畿的陈留,同时又把江统这位与他有交集的世家子塞进东宫。
如此操作,曹过不得不怀疑,自己这只蝴蝶,扇动起来的风,恐怕已经吹到了洛阳的宫闕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