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使君有请,高郎君
高弈的策略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刘备的幕府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刘备深知时不我待,在探视过高弈的次日,便召集了糜竺、陈登以及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等心腹,於州府偏厅密议。
刘备將高弈所言的“固本缓图”之策,尤其是屯田安民、分化丹阳兵、怀柔臧霸三策,择其精要,结合自身判断,清晰道出。
糜竺作为倾尽家財资助刘备的徐州巨富,最关心的便是民生与军需的可持续。
听到“借荒田、募流民、分產出、免税一年”的屯田之策,他眼中精光闪动,抚须沉吟片刻,率先开口:
“使君此策,切中要害!连年战祸,糜氏在东海、下邳確有不少良田拋荒。”
“若能以此荒田招募青徐流民耕种,產出既可养民,又可济军,实乃一举数得之善政,竺且需订立详细章程,明確权责,以防纠纷。”
陈登敏锐地捕捉到了刘备策略中,那对丹阳兵的处理意图:
“使君欲调曹豹將军移防琅琊边境,留许耽將军驻守要地,而以关、张二位將军分镇小沛、下邳,此『內製外分』之策,高明!”
陈登赞道,但隨即话锋一转,带著现实的冷峻:
“然曹豹性骄矜,许耽亦非庸碌之辈。”
“骤然调离曹將军远离州治,彼必疑心是削其权柄,恐曹、许二人心生怨懟。”
“登以为,调防需有冠冕堂皇之名,更需厚赏以安其心。不如以『琅琊毗邻青、兗,乃御曹操的第一线,非宿將威名不足以镇之』为由,升曹豹为琅琊都尉,假节,赋予临机专断之权,並赐金帛、增其部曲粮餉,以示倚重。”
“同时,对其留在郯城的亲信部属,亦需妥善安置,勿令其有被分割孤立之感。”
陈登的话点明了执行的难点,如何让敏感的曹豹至少在表面上接受地离开徐州权力中心。
张飞听得有些不耐烦,瓮声道:
“何必如此麻烦!大哥是徐州之主,直接下令便是!他曹豹敢不听?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
关羽则一直沉默,凤目微闔,似在权衡。他对高弈的策略本身並无太大异议,甚至觉得颇有见地,但对其人始终存著一份警惕。此刻他缓缓睁眼,看向刘备:
“大哥,屯田安民、分化制衡,皆乃老成谋国之言。然此策环环相扣,牵一髮而动全身,尤其调动曹豹,元龙所言极是,需慎之又慎。”
侧臥著的简雍则是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看了一眼孙乾之后跟刘备说道:
“玄德,臧霸那边,吾可往之,为汝之说客,亲往开阳,陈说利害,约为外援。”
“只要其名义上尊奉州府,保境安民,牵制流寇,互不侵犯,泰山郡境內盐铁之利、赋税之入,州府可暂不干预。”
最后,刘备环视眾人,语气恳切而郑重:
“此安徐三策,乃集眾智而成,关乎徐州存续,黎民生死!备德薄,赖诸公同心戮力!望诸公各司其职,共度时艰!备在此先行谢过!”
言罢,起身对眾人深深一揖,糜竺、陈登、孙乾、简雍等人连忙起身还礼:
“敢不效命!”
会议结束,眾人领命而去。偏厅內只剩下刘、关、张三人。
张飞咧著嘴,压低声音道:
“大哥,那高小郎君的计策,元龙、子仲、宪和、公佑他们都说好!二哥,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关羽抚髯,凤目微睁:
“此策本身,確是老成谋国,非寻常书生之见,然献策之人,其有鸿鵠之志。”
“大哥试用其策,广纳贤才,自是明主所为,然对此子,仍需察其行,观其志,不可尽付腹心。”
刘备望著窗外阴沉的天空,缓缓道:
“高棋巍所谋皆仁善利民,当值乱世,若有这般心繫百姓之才,便是百姓之福,备又有何惧栽?”
关羽则是继续諫言道:
“若其真心为大哥,才略无双,则大哥当效文王待姜尚之举!若其志大才疏,若怀异心,厚赠金帛使其荣归故里。”
“且那孺子先前所言,奉父之命,来徐州弔唁陶公,弔唁完毕,乃復归余姚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