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混合著各种气味,通勤者保温杯里廉价咖啡的苦涩香气、人群拥挤后散发的隱约汗味、还有地铁轨道特有的金属尘埃的气息。

列车在幽暗的隧道中穿行,只有车厢內晃动的灯光和窗外偶尔闪过的gg牌碎片带来的光亮。

艾琳紧挨著哥哥,她好奇又带著怯意地张望著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黑暗。

短短五分钟后,列车开始减速,车厢里突然响起刺耳的铜哨声。

司机推开驾驶室的小窗,扯著沙哑的嗓子吼道:“富尔顿街站到了!可换乘bmt和irt线路!抓紧时间!”

生铁铸成的车门在蒸汽推动下哐当作响地打开。

早已准备好的肖恩紧紧攥住妹妹的手腕,隨著汹涌而出的上班族们挤向了月台。

富尔顿街站作为纽约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同一个地下迷宫,新旧时代的印记在这里碰撞交融。

1880年的铸铁横樑上斑驳著岁月的锈跡,与1925年新铺设的洁白瓷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道上方悬掛著成排的珐瑯铁製站牌,在煤气灯改造的电灯照射下指向四面八方,

穿行在错综复杂的通道中,肖恩不得不一次次停下脚步,仰头辨认那些用黑体字標明的方向指示。

空气中混杂著煤灰、汗水和廉价菸草的气味,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在拱顶下迴荡:“往布鲁克林!这边走!“

“曼哈顿快车,最后一班!“不同方向涌来的人流像几股汹涌的潮水,將英语、意第绪语、义大利语的只言片字搅成一团令人窒息的乱流。

肖恩把妹妹护在身前,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周人群散发著汗湿的体温和躁动。

突然,不远处三声短促响亮的铜哨刺破喧囂,一个蓄著海象胡的站务员正用警棍敲打著公告栏:“曼哈顿方向的,走右侧拱门!”

循著站务员的指引,肖恩拉著艾琳几乎是被人流裹挟著,穿过了幽暗的拱门。

他们找到了通往irt第九大道高架线东向列车的通道。

那道铸铁包边的老楼梯在昏暗的灯光下泛著金属的光泽,台阶上原本凸起的防滑纹早已被无数鞋底磨平。

当两人终於登上最后一级台阶,站在高架站台边缘时,眼前的景象瞬间豁然开朗。

脚下是马车与早期汽车混杂的繁忙街道,头顶是开阔的天空。

虽然被纵横交错的钢铁轨道切割,却带来了久违的光线和流动的风。

艾琳忍不住“哇”了一声,小手紧紧抓住栏杆,兴奋地看著下方缩小的行人和车辆。

开往chatham square (查塔姆广场站)的东行列车轰鸣著驶入站台。

庞大的钢铁车身带著老式高架列车特有的粗獷与喧囂,生铁车门“哐啷”打开,他们再次挤了上去。

这一次,旅程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视野。列车启动,如同一条钢铁巨龙,开始在曼哈顿城区的钢铁丛林上空穿行。

窗外是密集的、参差不齐的建筑群构成的壮阔画卷。

既有高耸入云、闪烁著冰冷玻璃幕墙光泽的摩天大楼,也有低矮、砖石结构的老建筑,饱经风霜的墙壁诉说著百年的沧桑。

他们看到色彩鲜艷的涂鸦覆盖了整面墙壁,看到街角小店霓虹闪烁的招牌。

看到消防梯如同铁製的藤蔓杂乱而顽强地爬满老楼的外墙。

看到行人像蚂蚁一样在狭窄的人行道上穿梭,不同肤色、不同装束,步履匆匆。各自奔向未知的目的地。

新旧建筑犬牙交错,在刺眼的阳光和深沉的阴影中,构成了纽约冷酷又充满生机的独特天际线。

轨道下方,狭窄的街道如同这座庞大都市的毛细血管,向四面八方蔓延,输送著人流与活力。

隨著列车继续东行,驶向曼哈顿岛的尖端方向,摩天大楼逐渐被甩在了身后。

建筑变得更加密集、低矮,街道显得更加狭窄、更“接地气”。也更显破败。

砖红色的廉价公寓楼外墙成为主色调,缠绕其上的防火梯更加密集。

掛在外墙上的各类商业招牌,裁缝铺、杂货店、当铺、小酒馆越来越多,

这里开始瀰漫著下东区特有的、混合著移民歷史和底层烟火气的活力感。

远处,东河的微光在楼宇缝隙间若隱若现。

蒸汽机车的轰鸣声渐渐平息,列车司机粗獷的嗓音穿透薄雾:“查塔姆广场站。查塔姆广场站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