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崇伯伐郑
周携王二十四年,崇伯姬平从晋国首都翼城出发,率领周、晋、秦、崇四国联军共计三万人,討伐郑国。
郑国也迅速做出了应对,北部的国人被南迁到新郑附近,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让联军得不到粮食,寄希望於联军断粮后自行溃退。
然而,姬平却不上这个当,他推进得非常缓慢,並且在后方晋国內建立了专门的粮食运输通道,这就导致联军一直处於粮食充足的状態,战斗力未见任何下降。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郑公下令让在联军占领区的郑人暴动,攻击联军的军队,並且破坏联军的粮食运输。
於是联军各部队只能铁血镇压,凡是参与破坏后勤、袭击军队的郑人,统统处死,子孙连坐。
在处死了几百名郑人后,郑人也不敢继续进行这种破坏活动了。
然后,联军却发现,郑人看联军的眼神中,带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们的亲人被联军杀死了。
姬平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明白,这位郑公不是一个简单的君主,他是在运用民心来打击联军。
这是兵法中的“疲兵之策”。
通过这样的袭击,一方面降低了联军的士气,一方面又激起了郑人的同仇敌愾之心,使得郑人能够放下平日的成见,站到国君一边,共同抵抗侵略者。
对此,姬平当然有应对之策,他脑中有著五千年的智慧,对付这点手段当然不在话下。
很快,这些郑人被通知,在那些被占领的郑国土地上,將实行保甲制度。
保甲制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由户长推选出甲长,由甲长推选出保长。
一户犯罪,全甲连坐,一甲犯罪,全保连坐。
这样一来,就將郑人与联军的外部矛盾转化为了郑人的內部矛盾,这些郑人互相牵制,对彼此的敌意会越来越强。
果然,保甲制实施后,郑人袭击联军的频率暴减,相反的,郑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需要联军来帮忙调停,这就使得联军在郑国北部站稳了脚跟。
……
於此同时,在新郑,郑公愤怒地摔下手中的竹简。
他怎么也没想到,姬平会用如此狠毒的手段来对付郑人。
聪明的他一眼便能看出来,这样的手段在短期內有利於占领,然而却会造成隔阂和分裂,不利於长期统治。
姬平可以不在乎这些,因为这不是他的封地,然而这却是郑公的封地,一旦联军占领这些土地的时间长了,即使郑军能再次收服,也难以重新建立之前的统治了。
这是一条绝户之策。
所以郑公明白,他不能在新郑死守著了,他必须出兵,儘快夺回那些土地,否则等到联军主动撤走,留给他这位郑公的,就只有一地鸡毛。
他立刻集结了此时新郑內所有的军队,这些年来,在他的励精图治下,郑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国,国內有五万军队,其中战车兵有一万。
因此,在他下达动员令之后,整个新郑城外尘土漫天,枪矛如林,五万郑国军队如同洪流一般,簇拥著他们的国君,郑公站立在队伍中间的战车上,也是觉得豪情万丈。
当年周王將他的祖先封到郑国时,郑国只是一个小国,经过这么多年的篳路蓝缕,到他的手中,才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