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避而不见?无法见面?”王志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很好理解,王志光也处理过不少相似的案件。

第二种和第三种可能性,却听的一头雾水。

陈彬耐心解释道:“一个人想要谋杀另一个人,无论出於何种原因,都意味著双方存在著不可调和的矛盾。

矛盾发展到这一步,通常也会在被害人心中敲响警钟,使其对潜在的凶手產生戒备,不再轻易信任或接近对方。”

王志光点头:“这我了解,但为何要在这特殊声明?”

陈彬的思路越发清晰:

“王队,你听我说。徐子茜家境殷实,父亲徐国富原是钢铁厂职工,经济改革后下海经商。”

“试想,以她的身份和资源,要刻意避免与凶手的公开或私下接触,难吗?”

“很可能早已採取了行动:彻底断绝联繫——搬家、换號码,甚至僱佣保鏢或安保人员24小时贴身保护。”

“目的就是让凶手无从接近。”

“而这次生日聚会,正是凶手苦等的、唯一能確保见到徐子茜的机会。”

“就像祁大春特意通知我一样,徐子茜包场庆生的事,在特定圈子里早已传开,是公开信息。”

“凶手显然也获悉了这一点,知道死者必定会在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出现。”

“而且,聚会人员特殊,都是警员为同学庆生。保鏢或安保人员不便入场,对吧?”

“因此,凤凰歌舞厅就成了凶手唯一能確保与死者单独见面的地方。”

王志光立刻追问:“但如何能確保死者一定会单独行动?”

“如果死者和凶手之间那不可调和的矛盾,关乎死者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或『丑闻』呢?”

“王队,你应该能推测出死者的性格吧?”

“她一直是圈中焦点,极度注重个人形象和体面,维护社交评价对她至关重要。”

陈彬眼中精光一闪,拋出决定性推论:

“所以,凶手用了一个关键道具:bb机。

如同案发前我目睹的,徐子茜接到一条令她皱眉的信息。我推测,它就来自凶手。

他知晓徐子茜的bb机號码。

只要在信息中表明身份,对徐子茜而言,潜台词就是:『你也不想你老同学们知道我们之间的事吧?』

对於视面子如命、唯恐影响社交地位的徐子茜,这无异於巨大威胁。

她內心必定充满恐惧与愤怒。

但她別无选择——她不敢赌凶手是否会不顾一切衝进舞厅闹事。一旦在生日宴上公开撕破脸,她的形象和父亲的声望將毁於一旦!

她必须去!

她必须找个机会,暂时离开热闹的卡座,避开熟人视线,去那条阴暗的后巷与凶手『谈判』!

她或许还抱有一丝『钱封口』或『暂时安抚』的幻想……於是,『去厕所透透气』,成了她唯一合理且不引人注目的离场藉口!

凶手,就在那条巷子里守株待兔。

他用bb机信息製造恐慌,逼迫徐子茜在『秘密公开』与『私下见面』间选择了后者。

隨后,在死者猝不及防之际,从背后偷袭,一刀毙命!”

办公室里陷入一片寂静。

在犯罪侧写技术並不普及的90年代,陈彬的分析足以让王志光震惊。

王志光肯定的点了点头,隨后打开了办公室座机:“我明白了,我马上让人联繫电信局传呼台,查询死者bb机的通讯记录。”

90年代初,bb机並没有后世宛如手机简讯的功能。

只有一些简短的数字传递信息,信息传呼完並不会储备。

但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先接通传呼台,才能发送到人。

电信局自然有记录。

在同一时间,墙上掛著钟錶响起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