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演到你流泪
“陛下,臣也认为不妥,先帝刚驾崩,尚且未封陵,便改其遗志,这不仅是对先帝的大不敬,陛下更是会被后世之人所詬病。”
朱允熥闻声望去,原来是方孝孺啊,那不奇怪。
这货非但分不清形式,甚至轴的很,说的好听点就是有所谓的气节。
靖难之役时,朱棣让他写即位詔,结果却寧死不从,甚至还大声辱骂朱棣,最终被车裂於街市,还被诛十族。
除却方孝孺外,还有一些官员出声反对,皆是信仰儒家之人。
对此,朱允熥倒也並未恼怒,毕竟早有准备,更何况跟这群死脑筋生气一点都不值当。
別说他现在为了防备蓝玉,不能演的太过,就算真的已经掌控朝堂,对於这些人,若非必要,他也不会动手。
这些傢伙巴不得以死明志,好名留青史呢!
而且说句实话,这种有气节的人,其实真挺好,至少一旦收服,没人比他们更忠诚。
当然,面对这些傢伙的反驳,朱允熥也没再次开口。
因为饵料已经拋出去了,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但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竟会是位德高望重的两朝老臣,甚至还被朱元璋当朝称讚为『方岳之最』的王钝。
“陛下圣明。”
然而,这位两朝老臣却並未与方孝孺等人爭论,仅仅只是站出来高声赞呼一声,便立於中央巍然不动。
说实话,这倒是有些出乎朱允熥的意料。
而后,更令他震惊的是,自己预料的画面並未出现,替朕辩经的大儒呢?
忽然间,他意识到,违背先帝遗志这种事情,可能比他想像的还要大逆不道的多。
某些官员虽然认同,但却不敢吱一声,显然是准备让他这个皇帝来背整口锅,从而坐享其成。
“既无人反对,那便按朕的意思办。”
朱允炆和方孝孺愣了下,无人反对?不是,那我们是谁。
“还请陛下.....”
方孝孺再欲开口,却被朱允熥冷著脸挥袖打断,“活人殉葬,有违天理,改先帝意志遭人詬病又如何,这骂名,朕一个人背著便是。”
鏗鏘有力的声音在奉天殿內迴荡。
无一人再敢吱声,方孝孺后半句话直接卡在嗓子眼,硬生生咽了回去。
终究是至高无上的陛下,且话都已经说到这种地步,他要再开口阻挠,那便有些不识相了。
更何况,说到底,其实他也是认可隆泰帝这道旨意的,之所以出声阻挠,无外乎改先帝遗志这点,太过大逆不道了。
“这朱允熥怎么敢的....”
见方孝孺都不再坚持,朱允炆自然知道这次攻訐已然无疾而终,可他想不通,朱允熥这傢伙怎么敢做此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朱元璋尸骨未寒,便改其意志,这个骂名可是会隨著史书流传,遗臭千年的。
“而且,他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啊!”
朱允炆想破脑袋都想不通。
静謐一瞬后,蓝玉站出来,与王钝並列,高声呼赞:“陛下圣明!”
蓝玉这一带头,淮西勛贵紧隨其上。
“陛下圣明!”
大局已定,其余官员皆是震天高呼:
“陛下圣明!”
......
朝会结束,文武百官陆续退出奉天殿,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离宫。
“咱们这位年轻的陛下,可真是有魄力啊!”
“是啊,这种詔令,古往今来都未曾有过,忤逆的可是太祖皇帝的遗志。”
“不管怎么说,这终归是件好事,陛下这是燃烧自己,点亮了我等啊!”
“是啊,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家人,將来不会遭遇殉葬的待遇,更何况,如今太祖皇帝的后妃中,可不少都是咱们那群同僚的血亲。”
“不过,陛下今后这名声,怕是要遗臭万年了,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