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农村,孝道是刻在骨子里的规矩。谁家要是出了不孝子,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二伯和二伯娘闹得再凶,在老人面前也只能蔫头巴脑地像霜打的茄子。

西屋油灯下,小荔爸妈压低了声音。小荔妈攥著纳到一半的鞋底,手抖的针脚都歪了:“你爹娘就偏心大孙子,换咱家小泽要买房子,他们准装聋作哑。”

小荔爸吧嗒了几口旱菸,火星子在黑暗里明明灭灭:“媳妇彆气,等分了家,咱自己起三间大瓦房,不跟他们掺和。”

“三百块钱啊!”小荔妈突然提高嗓门,又慌忙捂住嘴,“多少人一辈子都摸不著这么多钱。”她嘴上说著不稀罕,手里的鞋底攥得紧紧的,麻绳在掌心勒出红痕。

“小泽读书费钱,胖丫身子也干不了农活,咱家俩孩子销大,这么算也没吃亏。”小荔爸接著说,“等分了家,给胖丫在县里买个工作。她下不了地,总不能一辈子窝在村里。”

小荔妈嘆了口气:“工作哪有那么好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东屋传来二伯娘的嚎哭。她猛地把刚纳好的千层底摔在墙上,鞋底重重砸在日历上,日历本都跟著晃了晃:“这些年咱家出的力最多,钱全填给老大家盖房了!老大两口子就是鸡贼!”

二伯蹲在炕沿,闷头卷旱菸:“別哭了,一时半会儿分不了家,再熬熬吧。”

“熬?凭啥便宜他们!”二伯娘抄起炕上的笤帚疙瘩,“明天就叫英子两口子来吃饭,顿顿来!不然这亏吃得太冤!”她越说越气,浑浊的眼泪扑簌簌砸在被面上。

第二天上工,屯子里就有人问小荔妈:“昨儿个你家老二媳妇哭天抢地的,咋了?两口子干仗了?”

小荔妈也是个好事的,压低声音:“哎,甭提了。国梁要在县里结婚,要钱买房呢!”

李木匠媳妇凑过来:“国梁要成家了?对象干啥的?我还琢磨把我娘家表妹说给他呢。”

边上的王婆子咂咂嘴:“就你那娘家表妹?个头矮不说,还斗鸡眼,咋好意思往国梁跟前儿送?”

小荔妈接话:“国梁对象也是县城里的老师,跟他在一个学校。”

“呦,找了个城里姑娘呀!”王麻子媳妇插嘴道,“瞅瞅你们家,姑爷是城里知青,这儿媳也是城里老师,结的都是好亲家呀。”

“快別提那城里知青了!”小荔妈没好气,“天天跟著英子回来蹭饭,三顿饭一顿不落!”

“我早说不能找那城里来的小白脸儿!”王婆子一副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看看,家里又添个吃白食的吧!”

小荔妈嘴一撇,衝著王婆子:“昨儿我还瞧见你家娃子巴巴儿地给女知青干活呢!”

李木匠媳妇忙不叠作证:“是有这么回事!你家娃子啥眼神?那叫王娟的女知青,乾乾瘪瘪的,脸皮糙得比我都粗糙,嘖嘖,都比不上屯子里姑娘白净!”

老娘们儿凑一堆儿,话头越扯越歪。王婆子一听儿子帮女知青干活,这还了得?这知青哪能娶回家呀。她草也不拔了,风风火火就往知青干活的地头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