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这就是大国阳谋?资本家被卖了还帮忙数钱!
“设计得很好。结构合理,动线清晰,採光和通风都考虑得很周全。不愧是我的总工程师。”林晓东用一种评价工程项目的口吻,一本正经地说道。
苏晴的脸,瞬间就红了。她没想到,在这种浪漫的气氛下,他居然还在谈论房屋结构。
这个不解风情的……大笨蛋。
“不过,有一个小问题。”林晓东话锋一转。
“什么问题?”苏晴有些紧张地问。
“项目周期。”林晓东看著她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道,“这么重要的项目,不能再拖了。我建议,我们回去之后,立刻启动施工。”
苏晴愣住了。
“施工?”
“对。”林晓东点点头,“领证,办婚礼,然后……入住。”
他用最硬核的工程术语,说出了最动人的情话。
苏晴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角却有晶莹的泪光在闪烁。她伸出手,主动挽住了他的胳膊,將头轻轻地靠在他的肩膀上。
“好。那……婚期,就定在下个月的十八號,怎么样?我查过了,那天,宜嫁娶,宜动土。”
“好。”林晓东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
……
一周后,京城。
周明副总理的办公室里,气氛热烈得像是提前过年。
“一千二百亿!晓东啊!你真是……真是我们国家的福將!”周明激动地拍著林晓东的肩膀,他手中的那份香港报纸,头版头条用触目惊心的標题写著《千亿港资北上,世纪豪赌拉开序幕!》。
“你这一趟,不仅解决了东海机场的资金难题,更是给全国所有的大型基建项目,都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bot模式!这个好!这个太好了!”
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位计委和財政部的官员,也都喜形於色。之前压在他们心头的那座千亿大山,被林晓东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轻鬆地搬开了。
然而,林晓东的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喜悦。
他等到眾人激动的情绪稍稍平復,才缓缓开口:“周副总理,各位领导。bot模式,虽然成功了,但它並不是一剂万能药。”
“哦?”周明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怎么说?”
“bot模式,本质上是用未来的、极具潜力的核心资源,去交换现在的巨额投资。”林晓东的分析,冷静而深刻,“像东海机场这样,有庞大市场预期和巨大土地增值空间的项目,可以这么做。但我们国家,还有成千上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座桥樑,无数的水利设施和电网改造工程,需要建设。这些项目,大多是纯粹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它们没有那么大的盈利空间,更没有土地可以出让。对那些精明的国际资本来说,毫无吸引力。”
林晓东的一番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办公室里的热火。
是啊,东海机场的成功,有其不可复製的特殊性。但全国的基建摊子,铺得太大了。钱,依旧是那个最根本的,绕不过去的问题。
“那你的意思是?”周明皱起了眉头。
林晓东走到墙边的地图前,那上面,已经用红色的线条,標註出了未来十年,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雏形。
“堵不如疏。我们不能总想著从外面『引水』,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在內部『造血』。”
他伸出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將整个中国都圈了进去。
“我的想法是,发行『基建债券』。”
“基建债券?”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愣住了。
这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名词。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国库券已经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高级的金融產品,至於“债券”,那更是只存在於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里的东西。
“没错。”林晓东点点头,“简单来说,就是把未来高速公路的收费权,电厂的电费收入,水库的水费收入,这些能够產生稳定现金流的权益,打包成一种金融產品,向全社会进行发售。”
“老百姓,或者我们的企事业单位,购买了这种债券,就等於提前把钱借给了国家搞建设。而国家,则用未来几十年的项目收益,来向他们支付利息,併到期归还本金。”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沉淀在民间的巨量资金,盘活了!我们用未来的钱,来办今天的事!把一个个孤立的、需要等待財政拨款的工程,变成了一个个可以持续產生回报的、流动的金融资產!”
林晓东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迴荡。
他描绘的,已经不仅仅是工程领域的事了。
他正在试图,为这个刚刚起步的国家,构建一个全新的、属於自己的、强大的金融引擎!
一位来自財政部的老司长,听完后,连连摇头,他站起身,语气中充满了担忧:“不行!这绝对不行!这不就是让国家背债吗?而且是向老百姓背债!万一项目亏损了,还不上钱,那动摇的,可是国家的根本信誉!这个风险,太大了!我们承担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