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东没有回头,声音沙哑得近乎囈语:“克服?怎么克服?苏晴,你看看这些数字。”他终於转过身,抬起头。苏晴心猛地一颤。林晓东双眼布满血丝,眼窝深陷,下巴冒出青色胡茬,整个人像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他指著桌上报告,声音带著一丝绝望:“一千亿人民幣。苏晴,整整一千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我们国家去年全年gdp的百分之二!是全国教育经费的五倍,医疗经费的八倍!”

他猛地一拍桌子,那份报告像被无形的手撕扯,边缘微微捲曲。“周明副总理给了我尚方宝剑,他信任我,国家也信任我。可国库里,是真的挤不出这么多钱了!我们已经把能用的办法都想遍了,能申请的专项基金都申请了,能削减的预算都削减了……这笔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喜马拉雅山,横亘在所有人面前,压得我喘不过气!”

苏晴明白,林晓东不是在抱怨,而是在倾诉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她走上前,轻轻將茶杯递到他手中:“技术上的难题,我们一个一个都解决了。从海底基建的挑战,到巨型航站楼的结构设计,再到潮汐对人工岛的影响,哪一个不是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可您都带著我们,一步步攻克了。但资金的难题,確实比驯服颱风还要难。”

林晓东接过茶杯,却没有喝,目光穿透办公室墙壁,落在墙上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上。地图上,蓝色海洋波澜壮阔,红色陆地犬牙交错,各种洋流走向清晰標註。“不,思路一样。”他终於开口,声音虽疲惫,却透著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能利用颱风,为什么不能利用资本?”

苏晴愣住。她以为自己听错了。利用颱风,那是將自然灾害转化为可用能源,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举。可利用资本?这与她所了解的任何工程模式都格格不入。她呼吸急促,声音带著难以置信的颤抖:“你想……引入港资?”

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国,这无疑是石破天惊的想法。国內工程,由外国人,尤其是香港资本家来投资建设?这在许多人观念里,无异於“引狼入室”,甚至会被扣上“卖国”的帽子。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更是意识形態和国家主权问题,牵一髮而动全身。

林晓东转过身,眼中闪烁著异样光芒。他看出了苏晴的震惊,却没有丝毫退缩。“不只是港资。”他的野心,远比苏晴想像的更大,也更疯狂。“以港资为跳板,我们要吸引的是全世界的资本!我们不自己掏钱,我们让別人,出钱给我们建机场!而且……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爭先恐后!”

苏晴倒吸一口凉气。她本以为林晓东只是想寻求一些外资贷款,没想到他的目標如此宏大,如此……离谱。她感到一阵眩晕,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他们凭什么相信我们?”苏晴的声音带著绝望的理性,“这是一个风险高到无法估量的项目,看不到任何回报的先例。那些资本家,精明得像狐狸,他们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们只会盯著利润!”

林晓东嘴角勾起一抹自信而略带邪气的弧度。这弧度,让苏晴感到陌生,却又带著致命吸引力。“所以,我们不能跟他们谈情怀,谈国家战略。”林晓东眼中闪烁著精光,他拿起桌上那份被红叉划满的財务报告,隨手將其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我们要给他们看一样东西——一张通往未来二十年的,藏宝图。一张能让他们把眼睛瞪出来,把心跳加速,把钱袋子主动奉上的……超级藏宝图!”

他走到窗边,猛地拉开厚重窗帘。冬日阳光瞬间倾泻而入,照亮整个办公室,也照亮林晓东那张疲惫却充满决绝的脸。“苏晴,立刻联繫周副总理,告诉他,我有一个大胆方案,需要国家层面支持,需要他亲自出面,帮我们敲开香港的大门!”林晓东的声音,带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和磅礴自信,仿佛他已经看到了那座在维多利亚港湾拔地而起的超级空港。

苏晴看著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刺眼的林晓东,心中的震惊被一股莫名的兴奋所取代。她知道,林晓东又一次,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了。而这次,他要挑战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更是人类的贪婪与远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