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一股混杂著高级古龙水、纸张油墨和精英优越感的气息,涌了进来。

十几个衣著光鲜、气度不凡的男男女女,簇拥著走了进来。他们是沪市建筑设计界的半壁江山,是各大设计院的总工、明星设计师,还有同济大学建筑系最出色的中青年骨干。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庄为民的学生或门徒。

他们是庄老最忠实的拥护者,是他“建筑美学”理论最坚定的执行人。

他们今天来,本是想看一场单方面的“教导”。看他们的恩师,如何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去纠正一个工程领域的小子,在建筑设计上犯下的狂妄错误。

可他们看到的,却是终身未尝一败的恩师,像一尊被抽掉神髓的雕像,失魂落魄地靠在墙边。

而那个传说中的“林工”,那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正站在房间的中央,气定神閒,仿佛刚刚只是隨手掸了掸灰尘。

“老师!您怎么了?”

一个三十多岁,戴著无框眼镜,气质锋利的男人快步衝到庄为民身边,脸上写满了震惊和关切。

他叫李默,是庄为民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沪市新生代建筑师里,拿奖拿到手软的领军人物。

庄为民缓缓抬起头,看著自己的得意门生,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李默的目光,瞬间转向了林晓东,眼神中充满了审视和敌意。

他看到了墙上那个简陋的“海星”,又看到了掉在地上、被踩了一脚的、恩师那幅壮丽的“华夏殿堂”效果图。

他瞬间就明白了。

这是理念的衝突。是艺术,与功利的对决。

“林总工是吧?”李默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著一丝毫不掩饰的傲慢,“我听说了您的『盘古』系统。用数据来模擬人流,听起来很先进。但是,您有没有想过,人,不是数据。人的情感,人的审美,是无法被量化的。”

“您用效率,否定了建筑的艺术价值。这本身,就是对人性最大的不尊重。”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立刻引来了身后一眾设计师的附和。

“没错!机场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梦想的地方,不是流水线工厂!”

“如果一切只看数据,那我们还要建筑师干什么?让程式设计师来设计房子好了!”

“冰冷的效率,永远无法取代有温度的艺术!”

一时间,群情激奋。

他们试图用自己最擅长的话语权,来夺回这个行业应有的尊严。

高建国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他生怕林晓东这个“疯子”一怒之下,把这些宝贝疙瘩也给当场“活埋”了。

然而,林晓东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他甚至没有去看那个咄咄逼人的李默,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苏晴。

“苏晴,他们觉得,我们的『海星』,没有温度,没有美感。”

苏晴心领神会,她平静地走到那台嗡嗡作响的“盘古”系统前,坐了下来。

“李总工,对吗?”苏晴的声音,像一股清泉,瞬间压下了现场的嘈杂,“您认为,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有温度的?”

李默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站出来回应他的,会是这个看起来文静秀气的女人。

他清了清嗓子,恢復了那份设计师的优雅和自信:“比如,在航站楼的中心,设计一个充满阳光的室內园林,让旅客在等待时,能感受到自然的愜意。这,就是温度。”

“很好的想法。”苏晴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投影仪的光束,再次打在了墙壁的白纸上。

依旧是那个“海星”的二维平面图。

“现在,我们按照您的设想,在『海星』的中央核心区,加入一个占地五百平方米的室內园林。”

隨著苏晴的操作,平面图的中央,出现了一块代表著园林的绿色区域。

几乎是瞬间,“盘古”系统给出了反馈。

屏幕上,无数条代表著建筑结构、管线、通风系统的线条,开始疯狂地闪烁、重组!

一行行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流,在屏幕的角落飞速滚过。

不到十秒钟。

“盘古”系统停止了计算。

苏晴的声音再次响起,冷静得像一位宣读最终审判的神官。

“根据您的提议,『盘古』系统给出了优化方案。”

“第一,为了给园林提供足够的自然採光,中央穹顶的结构需要重新设计,主体钢结构用量,增加百分之十二。成本,上升八千万。”

“第二,园林占用了原有的商业区域,导致旅客前往不同指廊的动线被拉长。仿真模型显示,平均过站时间,將因此增加三分二十秒。”

“第三,为了维持园林的恆温恆湿,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的能耗,將增加百分之十八。这部分运营成本,预计每年增加一千二百万。”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晴顿了顿,抬起头,目光直视著已经目瞪口呆的李默,“园林的存在,阻碍了突发情况下,五条指廊之间的消防救援通道。在极限火情疏散模擬中,伤亡率,將从几乎为零,上升到百分之三点五。”

苏晴说完,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设计师,都像是被施了定身咒,呆呆地看著墙上那幅被“魔改”过的图纸,和旁边那一串串冰冷、残酷、却又无可辩驳的数据。

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脑海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灵感”,在现实世界,竟然对应著如此沉重的代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