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碾压全场后,林工转头画图,深藏功与名!
那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把你们那5.8兆帕的豆腐渣做到不裂”,像最后一根烧红的铁钎,烙在了刘建军和他身后每一个华北院设计师的尊严上。
杀人,还要诛心。
刘建军再也撑不住了,他双眼一翻,竟然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彻底昏死了过去。
现场,一片鸡飞狗跳。
华北院的人,再也顾不上什么脸面,手忙脚乱地抬著他们的副总工,在一眾同情、怜悯、幸灾乐祸的目光中,灰溜溜地逃离了这片让他们身败名裂的试验场。
一场载入中国基建史册的公开处刑,就此落幕。
林晓东没有再看那群丧家之犬一眼。
他走到高建国面前,將那块创造了神跡的黑色“骨气一號”岩心,递到了他的手里。
“高总,这里就交给你了。”林晓东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把垃圾清理乾净。虹桥机场剩下的加固工程,按照这个標准来。”
“是!林总指挥!”高建国双手接过那块沉甸甸的“人造金刚石”,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他捧著的,哪里是一块样品,这分明是一块丰碑!一块宣告中国工程师,从此可以把所有外国规范踩在脚下的丰碑!
林晓东点点头,转身便走,没有丝毫的停留。
苏晴快步跟上,两人穿过依旧在沸腾的人群,就像穿过一片与自己无关的风景。
所有人都想衝上来,跟这位新晋的“神”说上几句话,可没有一个人敢。
因为他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气场,太过强大。那是一种把所有人都视若无物的绝对专注,是一种目標明確到不容任何事物干扰的决绝。
直到坐进返回办公室的汽车里,苏晴才终於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刚才,真是把那位刘总工往死里逼啊。”她侧过头,看著身边这个刚刚掀起一场行业地震,此刻却像没事人一样闭目养神的男人。
“是他自己,把路走绝了。”林晓东睁开眼,声音里没有半分得意,只有一丝疲惫,“我给了他机会,是他自己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来捍卫他那套早已腐朽的尊严。”
“那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对付建筑界的『刘建军』们?”苏晴一针见血。
她知道,土木工程的仗打完了,建筑设计的仗,才刚刚开始。
如果说土木工程是跟钢筋、水泥、力学打交道,讲究的是“刚”;那建筑设计,就是跟空间、美学、人打交道,讲究的是“柔”。
而一个行业里,最固执、最难改变的,往往就是那些自詡掌握了“美学”和“艺术”话语权的人。
“还是老办法。”林晓东靠在椅背上,“用他们无法拒绝的事实,打到他们服为止。”
回到那间被临时徵用为“东海超级空港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林晓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墙上所有关於地基、跑道、水文的图纸,全部撕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巨大的,几乎占满整面墙的白纸。
“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战场。”林晓东拿起一支笔,看著苏晴,“你之前做的全球十大机场的分析报告呢?”
“在这里。”苏晴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林晓东接过来,一页一页地翻看著,翻得很快。上面有戴高乐机场的模块化设计,有希思罗机场的线性布局,有甘迺迪机场的多航站楼模式……每一个,都凝聚著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智慧。
但他很快就合上了本子,摇了摇头。
“这些,都是过去的答案。我们要找的,是未来的问题。”
苏晴没有意外,她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她上前一步,接过林晓东手里的笔,在那张巨大的白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未来的问题,是『人』。”苏晴的声音,清脆而篤定,带著一种洞悉本质的智慧,“一亿人次的年吞吐量,不是一亿吨货物,是十亿次脚步,百亿次张望,千亿次呼吸。我们设计的不是一座建筑,是一种体验。”
林晓东看著苏晴,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这个女人,总能在他提出一个宏大的、模糊的方向后,用最精准的语言,切中那个最核心的要害。
她不是他的后勤部长,她是他的灵魂知己。
“说下去。”林晓东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了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