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黑科技亮相!一滴就让烂泥变钻石!
那句“这个技术,就是我发明的”,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虹桥机场空旷的跑道上炸响。没有激起烟尘,却激起了在场所有人內心的惊涛骇浪。
施密特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瞬间凝固了。他张著嘴,想反驳,想斥责对方狂妄无知,但那句“我发明的”所蕴含的、那种蛮不讲理的绝对自信,却像一只无形的手,死死地扼住了他的喉咙,让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身后的德国专家团队,也是一脸的匪夷所-思。他们脑子里飞速运转,搜索著全球最前沿的土木工程期刊和专利库。聚合物注浆技术確实存在,但那还停留在小规模的、实验性的阶段,主要用於古代建筑的修復和加固,流量和压力都小得可怜。像这样,要给一条承担著波音747起降衝击的主力跑道做“心臟搭桥手术”,这在全球范围內,闻所未闻!
发明?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说出口的话?
“林工……你……你说的这个『打针』……”高建国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声音乾涩,小心翼翼地求证,“真的……可行吗?”
“行不行,试了才知道。”林晓东的回答简单粗暴,不留任何余地。他转向苏晴,那是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苏晴立刻上前一步,从隨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她就是林晓东外置的、运行速度最快的“处理器”。
“高总指挥,我们需要机场方面配合,准备以下东西。”苏晴的声音清脆而冷静,瞬间將现场从玄学的氛围拉回到了工程的严谨之中。
“第一,一台至少能提供三百兆帕稳定压力的工业高压泵。如果没有,我们需要车间,调用两台十五千瓦的电机,以及高强度合金钢板,自己组装一台试验泵。”
三百兆帕!这个数字一出来,高建国身边几个懂行的工程师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相当於把三百公斤的力,施加在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普通的注浆泵,在这种压力下,早就像纸糊的一样直接解体!
“第二,材料。”苏晴继续念著,语速不疾不徐,“改性环氧树脂二十公斤,异氰酸酯五十公斤,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一百公斤,还有……三水合氧化铝粉末,要超细级的,三十公斤。”
一连串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化学名词,让高建国和他手下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覷,云里雾里。
施密特却听懂了。他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是高分子化学领域最尖端的材料,尤其是超细级的三水合氧化铝,那是用来增加复合材料强度和阻燃性的,价格堪比黄金!这个中国人,他到底想干什么?他是在造太空梭,还是在修跑道?
“第三,我们需要立刻清空跑道下方的一段排雨水涵洞,作为临时操作间。所有施工,將在今晚十点以后,机场停航时进行。明早五点前,我们会清理所有设备,恢復跑道正常使用。”苏晴合上笔记本,对著高建国微微点头,“高总,有问题吗?”
高建国大脑一片空白,他已经被这套闻所未闻的理论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彻底搞懵了。他下意识地看向施密特,想寻求一点“科学”的支撑。
施密特冷哼一声,终於找到了反击的切入点:“高总指挥!我必须提醒你!这是在胡闹!三百兆帕的压力,足以在地下製造一场小型地震!他说的那些化学品,一旦配比失控,在地下发生剧烈反应,產生的热量会把你们的跑道直接烧穿!你们確定要把几千万美元的机场,交给一个连实验报告都拿不出来的年轻人,来玩一场化学魔术吗?”
他的话,很有煽动性。机场的几位副总和工程师,脸上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又被浇灭,重新变回了忧虑和恐惧。
“施密特先生。”林晓东终於再次开口,他看著这个色厉內荏的德国人,平静地说,“你说的对,这確实是一场魔术。一场你们德国人看不懂的魔术。”
他不再理会对方,直接对高建国下了最后的通牒:“高总,我只问一句。你是选择相信一份让你关掉机场两年、掉八千万马克的『死刑判决书』,还是愿意给我一个晚上,让我证明给你看,奇蹟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题。
高建国咬了咬牙,额头上青筋暴起。他看著林晓东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最终,像是赌上了一切的赌徒,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林工!就按你说的办!人、材料、车间!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当晚,虹桥机场结束了最后一班航班的起降,陷入了一片沉寂。但在主跑道下方,那条被临时清空的排雨水涵洞里,却灯火通明,宛如一个战地手术室。
林晓东亲自画出图纸,机场修理厂最顶尖的几个老师傅,在他的指挥下,满头大汗地切割、焊接、组装那台造型奇特的“怪兽”。那根本不是泵,更像一门短管的重炮。两个巨大的电机发出沉闷的低吼,通过一个复杂的齿轮箱,驱动著一个用特种合金钢打造的、比大腿还粗的活塞。
苏晴则戴著护目镜和口罩,在一个临时搭建的防化操作台前,像个真正的化学家,用精密的电子秤,一丝不苟地將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液体和粉末,按照一个匪夷所思的比例,进行混合。
高建国和一群中方工程师,紧张地站在外围,连大气都不敢喘。
而施密特和他的团队,也没有离开。他们就站在涵洞的入口,抱著手臂,一脸冷笑,等著看这场闹剧如何收场。
“施密特先生,他们就像一群在厨房里玩炸药的孩子。”施密特的助手低声嘲讽道。
“看著吧,汉斯。”施密特嘴角掛著残忍的微笑,“今晚,我们或许能免费欣赏到一场绚丽的烟表演。”
凌晨两点。
“设备组装完毕!”
“一號浆液调配完成!”
林晓东擦了一把脸上的油污,走到了那台“重炮”前。一根比手臂还粗的高压软管,从炮口延伸出去,通过地面上一个预先钻好的小孔,直通跑道下方八米深的“软核”区域。
“所有人,撤到安全距离之外!”林晓东下达了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