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控制?”李小雨急切地问。

“分级冻结,逐步封堵。”林晓东眼中迸发出灵感火,“先在上游设置冻结屏障,减缓水流速度,然后在施工区域建立密集的冻结网,最后在下游设置缓衝区,防止冻结压力过大造成地层破坏。”

他越说越兴奋,在雪地上画出一个复杂的三维图形:“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冻结法,而是一个冻结工程系统。我们要把整个地下水系当作一个工程对象来处理!”

学生们听得瞠目结舌。这样的方案,复杂程度远超他们的想像,却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工程创新的魅力。

“但是这样的方案,成本会增加多少?”鲁平提出了现实问题。

“成本?”林晓东嗤笑一声,“如果方案失败,整个工程都要重来,那才是真正的成本。现在多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確保成功!”

就在这时,风雪突然变大,能见度几乎归零。设备被积雪覆盖,显示屏已模糊难辨。

“林工,天气太恶劣了,我们是不是该撤了?”王强担忧地说,“再不走,可能就下不了山了。”

“再等等,还有最后一组数据没测完。”林晓东坚持著,“我们需要测量不同深度的水流方向,这对布置冻结管至关重要。”

他转向学生们:“你们谁愿意协助我完成最后的测量?”

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没有一个人退缩。

“好,李小雨和我一起操作设备,其他人负责记录数据和保护设备。”林晓东开始分配任务,“记住,这可能是我们唯一的机会,错过了就要等到明年春天!”

测量继续进行,风雪中,这群人如同进行著一场神圣的科学献祭。每一个数据的获得,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人抱怨。

两个小时后,所有的测量工作终於完成。林晓东看著满满一本的数据记录,他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好了,我们可以撤了。”他宣布道,“今天的收穫超出了预期。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设计出真正可行的冻结方案!”

收拾设备的过程中,李小雨突然问道:“林教授,您觉得我们的方案成功概率有多大?”

林晓东停下手,目光落在风雪中仍旧坚韧的李小雨身上:“有了今天的数据,成功概率从五成提高到了八成。但记住,剩下的两成,要靠我们的意志和决心来弥补。”

下山的路更加艰难,积雪已没过膝盖。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著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们深知自己参与了一件可能改变歷史的事情。

“林教授,”李小雨在队伍后面大声问道,“如果我们的方案成功了,是不是意味著以后类似的工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不只是类似的工程。”林晓东回头看著这群年轻人,“我们今天探索的,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思维模式。不是被动地適应自然条件,而是主动地改造和控制自然环境。这种思维,將改变整个中国基建的未来!”

风雪依然在肆虐,但这群人胸中燃烧著希望的火焰。他们带著珍贵的数据下山,也带著改变世界的梦想,等待著一场又一场前所未有的工程挑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