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的隧道口,浑浊的泥水像野兽的口涎一样不断向外喷涌。林晓东带著两名最精干的抢险队员,腰上繫著安全绳,踏入了那片代表著死亡的黑暗。

隧道內,到处是断裂的钢拱架和掉落的巨大石块。头顶的岩石还在发出“咔咔”的断裂声,仿佛隨时会再次崩塌。冰冷的泥水已经没过了膝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

“林工,前面过不去了!”一名队员指著前方,那里已经被塌方的土石彻底堵死。

林晓东没有放弃,他打著矿灯,仔细观察著塌方体周围的岩壁结构。他记得这张地质图,塌方体的侧面,应该有一条废弃的勘探巷道。

“跟我来!”他凭著记忆和专业判断,带著队员们攀上了一堆相对稳固的落石,果然在岩壁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被碎石半掩的洞口。

钻过狭窄的巷道,他们终於绕到了塌方体的后方。那台崭新的德国锚杆钻机,大半个机身已经被泥石掩埋,只有控制室还露在外面。而在钻机旁边,三名工人蜷缩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三角区里,其中一人腿部受了伤,正痛苦地呻吟。

“坚持住!我们来救你们了!”林晓东大声喊道。

看到救援人员,三名被困工人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林晓东迅速评估了现场情况,他发现,最危险的不是头顶的碎石,而是那台被埋的钻机。它的液压油箱已经破裂,高压液压油正在泄漏,一旦遇到电火,后果不堪设想。

“马上切断钻机的总电源!”林晓东指挥著,“然后用风镐清理出一个通道,先把伤员送出去!”

在他的指挥下,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有序展开。他自己则冒著巨大的风险,爬上倾斜的钻机,根据苏晴刚刚通过步话机传达的德方图纸信息,手动关闭了几个关键的液压阀门,排除了最大的爆炸隱患。

四个小时后,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林晓东和最后一名队员搀扶著伤员,从隧道口走出来时,整个工地都沸腾了。

工人们自发地围了上来,他们看著林晓东满身的泥浆和疲惫不堪的脸,没有人说话,但所有人都默默地向他行著注目礼。那是一种发自內心的,对英雄的崇敬。

苏晴冲了过来,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將一杯滚烫的薑茶塞进他冰冷的手里。两人的手触碰到一起,那份温暖,瞬间驱散了所有的寒意。

经此一役,林晓东在龙脊岭,彻底封神。

三个月后,龙脊岭隧道以每月超过三百米的速度,创造了中国隧道施工史上的奇蹟。当初被德国专家断言至少需要十年的工程,如今看来,五年內全线贯通都大有希望。

这一天,工地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大交通设计院和工程局,是专程来学习“龙脊岭经验”的。

林晓东站在巨大的隧道模型前,面对著几十位比他年长、资歷更深的老专家,侃侃而谈。他讲“点菜式”技术引进,讲“超前地质预报”,讲“复合式预注浆”。他的话语里,没有半点炫耀,只有对技术的严谨和对国家基建事业的热忱。

人群中,一位来自铁道部的总工程师听完后,激动地走上前,握住林晓东的手:“林工,我们正在筹备的京九铁路项目,也遇到了世界级的地质难题,我代表铁道部,正式邀请您,担任我们的技术顾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