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龙脊岭的实地验证(下)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被林晓东的发现惊呆了。他將新的岩芯样本和地质报告摆在一起,两者的差异一目了然。
“这…这怎么可能?当初省地质大队的人,在这里钻了几十个孔,怎么会漏掉这么重要的地质构造?”一位老技术员难以置信。
“他们的设备和技术有限,出现误判是可能的。”林晓东没有去指责任何人,他知道那个年代的局限性。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画著,“现在的问题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怎么解决。”
“我的方案是,进行『分步复合式预注浆』。”
“什么意思?”刘振华问。
“简单来说,就是打两遍浆。”林晓东解释道,“第一遍,我们使用一种新型的化学浆液,它的渗透性极强,可以先注入那些细微的岩石裂隙,將瓦斯气体稳定、封固在岩体內部,防止它继续外泄。”
“第二遍,等化学浆液凝固后,我们再使用高压水泥浆,进行二次注浆。这一次的目的是形成一道坚固的、厚实的防水帷幕,彻底隔绝水源,並加固整个掌子面的围岩结构。”
“先用化学的『软』手段稳住瓦斯,再用物理的『硬』手段加固岩体。双管齐下,才能確保万无一失。”
整个指挥部鸦雀无声。林晓东提出的方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其复杂和精巧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知识范畴。这哪里是一个实习生的想法,分明是世界顶级专家的手笔。
当晚,工地的宿舍里,灯火通明。林晓东正对著黑板上的草图,进行最后的计算和推演。
门被轻轻敲响,苏晴走了进来。她手里没拿吃的,而是抱著一叠厚厚的、散发著油墨香的外文资料。
“这些是我刚翻译整理出来的,关於阿尔卑斯山某隧道处理高瓦斯岩层的案例,里面提到了一种叫『聚氨酯化学注浆』的技术,也许对你有用。”她將资料放在桌上。
林晓东接过来,快速翻阅著,脸上露出了笑容:“太有用了,这正是我想找的东西。谢谢你,苏晴同志。”
“不客气。”苏晴没有离开,她看著林晓东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专注的神情,轻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拼?只是为了证明你的方案是对的吗?”
林晓东放下资料,走到窗边,看著窗外龙脊岭漆黑的轮廓。“我下乡的时候,村里有个和我关係很好的大叔,为了把山里的山货运出去卖,雨天路滑,连人带车翻下了山崖。他只是想让家里的孩子,能吃上一顿肉。”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著一种沉重的力量。
“我学这个专业,就是想修路,修桥。我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龙脊岭,必须打通。而且,要安全、快速地打通。”
苏晴静静地听著,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清丽的脸上。她忽然开口:“我考清华,学德语,就是想看看,外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到底能不能造。我不信我们比他们笨。”
两个来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经歷的年轻人,在这一刻,因为一个共同的理想,灵魂產生了共鸣。
三天后,在b3段掌子面,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攻坚战打响了。在林晓东的亲自指挥下,复合式预注浆有条不紊地进行著。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最后的结果。
当最后一批水泥浆注入岩体,瓦斯检测仪那刺耳的蜂鸣声,奇蹟般地,一点点减弱,最终,彻底归於沉寂。
前方的试探性钻孔再次打通,没有涌水,没有瓦斯,只有坚固、乾燥的岩石碎屑被带出。
成功了!
刘振华走到林晓东面前,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表情复杂。他没有说谢谢,也没有道歉。他只是从地上捡起一块钻出的岩芯,在手里掂了掂,又抬头看了看林晓东。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从未有过的郑重语气,大声喊道:“夜班的都准备好!听指挥!下一步怎么干,林…林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