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万历的「无为而治」(8700)
第104章 万历的“无为而治”(8700)
朱应槐活了?
自朱应槐醒来之后,很快京中勛贵都得到了消息,毕竟勛贵的核心圈子便只有那么大,一些风吹草动根本便是瞒不住的。
实际上,在其入仁民医馆之前,便有许多勛贵议论纷纷。
所言皆是此人荒唐成性,平日里不学无术,才染上了这大头瘟,以至於病入膏肓。
为什么?生活不检点啊!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入了那仁民医馆之后,竟然被救活了!
难道仁民医馆真的有“神药”和“神跡”?
一时间京城內许多贵人,彻底坐不住了。
从前,他们仍旧对张允修所谓治癒大头瘟,嗤之以鼻。
甚至对於所谓“神药”,不少官员推己及人,理所当然认为不过某种权术罢了。
然而,朱应槐痊癒的消息一经传出,令不少人心思活络起来。
你即便是再不信,可那些从医馆里活生生走出来的人,根本是做不得假!
听闻治疗办法很是离奇,可若是能够救人一命,再离奇又有何妨?
朝中大臣乃至勛贵们,哪个家中能够彻底避免与外界接触?
家中子女、后院女眷,难保便有感染上“大头瘟”的。
难道要请那龚廷贤御医来,死马当作活马医,最后风光大葬?
要知道,那龚廷贤一月下来,已然治死了十八人,勉强活下来五六人,可还落下了病根。
贵人们嘴上说著瘟疫凶险,九死一生,不过天意使然。
可为人父母、为人夫妻者,谁不盼著自家亲人能药到病除?
於是乎,不少勛贵官员,表面上喊著什么“张允修奸臣”“瘟疫之法祸国殃民”。
背地里趋之若鶩地將家人纷纷送到了仁民医馆,期望能够得到大明最为先进的救治。
一时间,张允修的贵宾生意,竟然供不应求起来。
原先设立的贵宾区域,甚至都有些拥挤了。
为此,张允修乾脆將费用涨到一人两千两,可仍旧不能够磨灭这些人的热情。
见状,他“痛定思痛”,將规则重新改为了“所需银两以病患家中官位和爵位品级来定”
若是像朱应楨这般国公家,少於五千两都免谈!
这种定价规则,无疑又是激起一番口诛笔伐。
可没有办法,张允修根本就不在乎!
没钱?没钱凭什么来接受贵宾服务!我这仁民医馆最为先进之医术,每一项都需要重金研製的!
仁民医馆。
大明重症研究医学发展中心。
朱应楨也不急著將身子越发恢復的胞弟接回去,乾脆便让他在这里安了家。
什么义庄?通通拋之脑后,在他现在看来,这里非是“义庄”,而是能够延年益寿的仙家之地!
这日,朱应楨探望完胞弟,也不急著回去,径直找到张允修,將勛贵里头的流言蜚语说了一遍。
还忍不住劝道。
“士元兄这般定价,现在尚可令人掏钱,可过了这瘟疫的风口,必然引来京城贵人们的记恨,他们都说你这.颇有些趁人之危。”
朱应楨眉头紧皱,十分担心对方的行事风格,是不是有点太过於
张允修抬头看向对方,有些奇怪地说道:“趁人之危?勛贵士绅於灾年之时,不都是这般对百姓的?怎么到我这里便开始哭爹喊娘了?”
在张允修眼里,对付这些贵人们,收多少钱都不为过!
君不见瘟疫初起之时,京城內外柴米油盐加个疯涨了多少,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每逢天灾人祸、流年不利之时,便是这群贵人中饱私囊、大发横財的好时机!
百姓於水深火热苦苦挣扎,为了一口吃食愁眉不展,可曾见他们说上半句“这般行径太过趁人之危”的话。
所以,对於坑骗这些为富不仁者,张允修心中毫无愧疚之感,只觉是他们罪有应得。
“这”
朱应楨听闻此言,瞬间臊红了脸。
想起从前,成国公府每逢灾年,也都会不少囤积一些货物,再以高价卖出。
人人皆是如此,可被张允修说起来,却“显得”那么齷齪。
张允修根本不搭理对方窘迫的模样,眼皮都没抬一下,自顾自地又埋头,全神贯注看起手边一摞文书,仿佛周遭事情都与他无关。
近来得益於“灌肠法”和“针筒注射”的顺利施行,研究中心的十几名御医,写了不少研究论文,正等著他批阅处理。
即便是张允修爱搭不理的样子,可朱应楨还是支支吾吾,站立在一旁,不愿离去。
过了一会儿,张允修都有些恼了,他抬起头皱眉说道。
“国公爷到底有何事?”
朱应楨一副便秘的模样,又拱拱手说道。
“士元兄,汝之医术实在是出神入化,应楨实在是佩服之至!”
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张允修不由得警惕起来,他盯著对方很是无情地说道。
“国公爷一分价钱一分货,你交上来的诊金可断没有退回的道理。”
“不是不是.”朱应楨连忙摆摆手解释说道。“不说是八千两银子,士元兄救回我胞弟,一万两银子我成国公府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张允修有些讶异地看向对方,看起来八千两还是收少了啊?
他转而反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