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忽悠,使劲忽悠
李善长猛地睁开双眼。
不敢置信的望向朱元璋。
他直接傻眼了。
不是,怎么和我想像的画面不一样?
眼看著封侯都已经结束了,名单也和他想的相差无几。
怎么到了最后,刘基这狗东西,还真封侯了?
上位变心了?
李善长百思不得其解。
完全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昨天,他还和其他勛贵夸下海口,刘基就是求爷爷告奶奶,都不可能封侯。
能得一个伯爵,就已经顶天了。
这一大早的,反转来得这么快。
他感觉自己的脸都被抽肿了。
一时间,竟然还有些耳热。
“爱卿平身。”
朱元璋瞥一眼神情错愕的李善长,越发觉得,常茂说的正確。
之前他念名单,李善长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仿佛一切都了熟於心。
他给刘伯温封侯,这老伙计终於是沉不住气了,脸色变化极快。
这老李同志,还真把朝堂当做自己家门了。
朱元璋心中冷哼。
果然,一旦有了权势,人都会变。
常茂看著朝堂上微妙的气氛,心底呵呵直笑。
老朱也真是,口嫌体正直。
嘴上说著不要,实际上,全是了。
昨天还骂他挑拨离间来著。
今儿个这封侯的旨意,可跟不要钱一样。
不仅给刘伯温的爵位提上来了。
连带著待遇,那都对齐了汤和。
大明的功臣俸禄,在刚开国的时候,乱的就像是一锅粥。
基本上都是老朱自己一个个指正,如某某国公,年俸多少石,某某侯,年俸多少石。
其中也確实暴露出老朱自身不少问题,比如说老朱对於经济问题上的短视,以及天赋欠缺。
老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通过不同的俸禄,以此彰显功臣之间的差距。
侯爵之间,亦有不同,也能分出一个三六九等来。
刘伯温原来什么俸禄?
如果没有常茂大放厥词,歷史上的刘伯温,授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爵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他的俸禄,在洪武首封的公侯伯功臣爵位中是垫底的,约是韩国公李善长的十六分之一,魏国公徐达的二十一分之一。
同样以伯爵对比,朱元璋洪武朝共封(含追封)了十一位伯爵,大多数建国前战死,追封的不计。
实实在在的伯爵,如洪武二十年七月,湖广布政使何真致仕,朱元璋授其东莞伯。
何真既不是翊运文臣,也不是辅运战將,而是一个被詔安的广东地方武装头子,他也没有授开国辅运的封號。
但他的年俸却达一千五百石,是刘伯温的六倍以上,爵位还是世袭罔替。
而在洪武二十年,户部奏定官员俸禄,其中从四品二十一石。
这个二十一石,是月俸。
刘伯温授封诚意伯时,他二百四十石的年俸,比从四品官员的年俸还要低十二石,而同期所有的功臣的赐禄都要远远的高於他。
可见,朱元璋其实並不怎么待见这位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眼下,在常茂一番“操作”之下,刘伯温不仅成功封侯,连带著食禄都大幅度上涨。
这说明什么?
说明老朱还真把他那段话听进去了。
朝堂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平衡,平衡,还是他妈的平衡!
常茂偷摸的瞧了眼歷史偏移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