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刘伯温封侯,李善长傻眼
朱元璋看著群臣激动的模样,心中满意。
就是要这样的效果,要让大家都知道,只要肯办事,就会有奖励。
奖罚分明,才能激发大家心中的激情。
这个道理,朱元璋门清,並运用的十分妥当。
“汤和!”
朱元璋喊出汤和的名字。
汤和是朱元璋的髮小,两人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关係很是亲密。
长大后,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摸爬滚打做了千户。
得了荣华富贵的汤和,猛地想起来自家好兄弟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每天吃糠咽菜,生活贫苦。
他一想,这不行啊,都是兄弟,得同富贵!
於是一封信直接寄给朱元璋,叫他出来造……起义。
朱元璋原本是不想去的,上战场杀敌,这可是提著脑袋的买卖。
结果皇觉寺里一个师兄告诉他,有人知道这件事,要去告密,杀他的头。
没法,朱元璋直接带著书信,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可以说,汤和就是老朱的人生启蒙导师。
没有这封信,未必会有如今的洪武大帝。
因此,朱元璋对於汤和多有照顾,立功的机会也想著汤和。
奈何,和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人相比,汤和军事上的天赋的確不太行。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独当一面的帅才,百战百胜攻无不克。
汤和要差上不少,只能为將,战略方面太拉跨,没法承担统帅的职责。
如今论功行赏起来,朱元璋就算是再怎么偏心,也不可能把汤和提到国公的位置上。
毕竟,和汤和功劳差不多的將领,他手底下可不少。
汤和成了国公,其他將领心里会怎么想?
反之,像汤和这样,和朱元璋关係亲密的髮小,都没能走后门成为国公。
其他將领一瞧,哟,老朱还是仗义,论功行赏这句不是假话。
牺牲汤和一个,换来大家对於封爵公平性的认可。
这笔买卖,朱元璋觉得很值!
至於汤和心里是什么想法,朱元璋可顾不得这么多。
多年的老兄弟了,你得为大局著想,要有大局观。
汤和左移两步,站了出来,撩袍恭敬下跪:“臣在。”
汤和昨天的確有些怨言。
他当千总的时候,朱元璋才刚来,就是个马夫。
结果十五年过去,老朱当皇帝了,他连个国公都没混上。
这说出去,他这张老脸往哪搁?
往日那帮弟兄们,该怎么想?
庆功宴上,他喝了不少闷酒,酩酊大醉。
睡了一晚,到了今早上朝,汤和突然间就想通了。
没有国公就没有国公吧,好歹也能封侯。
以后努力一下,未必不能够上国公。
后来者居上嘛!
他决定,躺平先,爱咋咋地,摆烂了。
“汤和隨咱东征西討,作战驍勇,衝锋在前,渡长江,克集庆、取镇江,屡破元军,战功卓著。”
“咱赐號开国辅运宣力武臣、散阶荣禄大夫、勛阶柱国,爵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作为第一个被封为侯爵的功臣,汤和心底还是有些高兴的。
毕竟,第一这个名次,有很多说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