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枝语带讥誚:“俗人別说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天道境界有所领悟,也不求明了『洞察世情』『明辨红尘』的人道,就连『吾修之武道』和『武修之吾道』这两者的关係,都看不真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天道。
洞察世情,明辨红尘。这是人道。
吾修之武道,武修之吾道。这是“武道”与“吾道”。
鹿沉仔细咀嚼这段话,兴趣远比之前听念灯、志火、心气时浓厚百倍。直觉告诉他,这才是通往真正武道巔峰的正途:“求师尊指点,讲讲这个道理。”
许冬枝听了这话,眼睛弯得像月牙,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鹿沉言辞虽恭敬,但比起秦子尘那种奴顏婢膝的奉承,毕竟是云泥之別。但对许冬枝来说,说话的对象不同,感受也天差地別。
听秦子尘说话,像听尘土,听鹿沉说话,像赏皓月。
“你点燃念灯不久,本不该提这些。但你问到了武道的根本,不讲清楚,你也不会罢休。既然还没涉及『吾道』,就先不论。”
许冬枝道:“『武道』听起来玄乎,其实大道至简。无奈世人懵懂,不外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可曾想过——”
她看向鹿沉:“遂古之初,谁人传之?武道奥玄,何由肇之?滥觴流变,谁可定之?两百载前法若何?五百春秋又如何?一千寒暑时如何?两千岁月当如何?五千星霜时如何?”
许冬枝连珠炮似的发问,如同九霄惊雷,直劈鹿沉脑海!电光火石间,他脸色骤变,瞬间想到了四个字。
……武道之史。
武道有歷史,可以借鑑,可以研究。
通过了解武道发展的歷程,把握千百年来武道的脉络,前路才能清晰。这样不仅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有。
鹿沉想到此处,豁然开朗,终於明白了许冬枝所说的“大道至简”並非虚言。
武道並非神授天理,它自有其起源、流变、传承和延续,如同薪火代代相传。这是“大道”。
“至简”则在於一种最朴素、孩童都懂的道理:刨根问底,直到真相大白。
——换句话说,武道之名虽异,其本质与物理、化学、数学、哲学等並无不同。都是从无到有,由疑问催生探索,歷经数千年无数先贤前仆后继、点滴积累,才走到今天。
踏上这条路,不应把它看作天然存在、神授天成的“发现”,而应视为探索未知、完善自身的“创造”。
许冬枝所说的要看清“武道”和“吾道”,道理就在这里。
武道並非预设一条直通山顶的台阶,让人按部就班往上爬;它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原野,任人自由驰骋。
没有这种认知,怎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武者?
有了这种认知,武道又怎会只是一个人的道路?它与探索天地至理的天道,又有什么区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