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武昌城外,每击溃一路援兵,就让投降的將领出面,到武昌城下喊话劝降。
四面出击的主力部队,每攻克或者招降一座城池,也让当地主要將领和官员过来,也到武昌城下去喊话劝降。
朱元璋如此这般的安排几次之后,武昌城中的军队士气很快就低落到了极点。
陈友谅本来就是公然弒主而立,而且还是连续弒主两次。
先杀上司倪文俊,再杀君主徐寿辉。
陈友谅杀倪文俊的时候,还找了个倪文俊图谋弒君的理由。
但陈友谅形成了路径依赖,后面自己公然弒君的时候,就已经不想去辩解了。
陈友谅这样建立起来的陈汉政权,组织內部本来就不安稳。
除了张定边和张必先这两个结义兄弟,陈友谅几乎没有多少铁桿嫡系人员。
陈友谅如果能持续获胜还好,能够用持续的胜利提升威望,压制各方面不愿意服从的人。
但是陈友谅主动袭击朱元璋,还屡战屡败,现在被朱元璋堵到了家门口。
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太尉张定边连续战败后不敢外出。
原本徐寿辉和倪文俊的老部下们,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为陈友谅效死。
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大
这些徐寿辉的老部下,跟朱元璋的部队交手之后,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面对朱元璋的招降,大部分都直接选择了加入。
当时间进入六月份的时候,武昌周围,大江两岸的主要城市,陆续落入朱元璋之手。
陈友谅的另一个结义兄弟,陈汉朝廷的丞相张必先,率领岳州地区的军队来救援,也被常遇春率军击溃,然后就被傅友德劝降了。
傅友德也曾经在徐寿辉和陈友谅部下效力,是在江州之战中被朱元璋招降的。
张必先被俘投降之后,也被拉著来武昌城下喊话劝降。
陈友谅和张定边得知张必先被俘,关键是也来城下喊话劝降了,气的几乎要昏厥过去。
同时两人也因此明白,他们真的大势已去了。
朱元璋强撑著连续两年出兵,让这个世界的陈友谅失去了再次奋力一搏的机会,失去了在鄱阳湖与朱元璋鏖战的机会。
朱元璋也不必再以身犯险。
陈友谅刚愎自负,不愿向朱元璋投降,开始整日饮酒做乐。
武昌城被完全包围,城中粮食开始缺乏,市面也越来越混乱,张定边勉力维持局势。
朱元璋在城外也稍微有点紧张,不是因为陈友谅,而是在等北方的消息。
朱元璋知道,陈友谅的部队士气已经见底,已经根本无法与自己部队的正面作战了。
只要自己的后方不出问题,只要察罕没有机会南下来攻,只要张士诚能被死死按住,自己最多到秋天就能基本平定陈友谅。
关键是现在已经六月了,如果自己那小儿的预料成真的话,那察罕现在应该快死了。
朱元璋又耐心的等待了半个多月后,后方的信使再次来到了军中。
朱元璋打开看了一眼,马上猛地一拍桌子:
“察罕果然死矣——”
朱元璋周围的將领都是大吃一惊。
他们很少见过自己上位如此激动,不过察罕死了的消息也確实惊人。
朱元璋把信递给绍荣,让將领们传阅。
將领们看罢,也都是大喜过望,现场顿时就吵闹了起来。
“田丰这廝!”
“李察罕他就这么死了!”
“察罕手下定要爭权,肯定无力南顾了。”
朱元璋等將领们传阅完毕,做出了盖棺定论式的判断:
“察罕既死,其属下诸將必然爭斗不休。
“察罕养子扩廓虽然智勇,但他也需要时间重新整编军队,未来几年都无力南顾。
“我们未来几年后顾无忧了。
“我等今年灭掉陈友谅,明年就能平定张士诚,届时天下可定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