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暂时安抚住了绍荣,然后就和绍荣一起仔细谋划,准备针对陈友谅的歼灭战。

首先要开始大规模徵兵,將控制区的储备兵员儘可能徵调出来。

朱元璋此时的统治区內,已经有了一千多万人口,现有的战兵大约十万人。

但在朱元璋建立的军事体系中,已经有了预备动员体系,卫所的雏形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可以立刻调动的主力部队之外,还可以迅速徵调出十几万预备部队。

在原有的歷史上,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之前,就直接把军队从十万人增加到了二十万。

这个世界的朱元璋现在提前一年这么做了。

不过即便这样,徵兵备战也是需要时间的,只是比直接从平民中拉壮丁要快的多。

去年跟隨朱元璋征战的基层士兵和军官们,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面,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在诸暨兵败之后,张士诚果然恼羞成怒,再次增兵给张士信再次进攻诸暨。

但是浙东左丞李文忠已经做好了安排。

当张士信率领五万军队再次来攻诸暨的时候,就迎头撞上李文忠以逸待劳的三万守军。

张士信根本没有机会围城,在城外的野战又再次失利,很快就再次溃败而归。

李文忠给朱元璋写信匯报,认为现在己方不应该继续被动防守了。

应该以攻为守,进攻绍兴甚至杭州,逼迫张士诚防御。

朱元璋让他认真防守,自己有另外的安排。

朱元璋同时安排使者入川,与明玉珍通好,约他东西夹击陈友谅。

明玉珍本来是徐寿辉的下属,徐寿辉被陈友谅弒杀后,明玉珍不承认陈友谅。

明玉珍断绝与陈友谅的往来,在四川给徐寿辉立庙供奉。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此时的蜀地异常残破,人口可能还不及江南一府之地。

明玉珍在对陈友谅的作战中,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

跟他通好真的只是通好,表达相对友好的態度,建立一个基本的沟通通道。

除非明玉珍主动出来袭击朱元璋,否则朱元璋平定中原之前,不准备主动去消灭明玉珍。

因为入川作战困难,打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朱元璋忙著整军备战,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龙凤八年三月份,洪都方面传来了消息。

降將祝宗、康泰叛变,试图夺取洪都城。

但是朱元璋得了朱五的提醒,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做好了安排。

让赵德胜率领一支主力部队,提前到洪都地区驻扎,与邓愈共同镇守洪都。

祝宗和康泰两人刚刚开始行动,就立刻被赵德胜率军镇压下去,洪都也没有得而復失。

叛乱被迅速镇压,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能让当地局势更加稳固。

但对於朱元璋而言,这件事情更重要的意义,是再次確认了朱五的预言,真的能够应验。

朱元璋当即把消息也写成公函,让应天府和各地的將领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和绍荣等將领们,再次坚定了討伐陈友谅的决心。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准备,朱元璋当即开始分批出征。

朱元璋自己作为主將,绍荣、常遇春、胡大海担任副將。

携赵继祖、冯胜、谢再兴、朱亮祖、康茂才、傅友德、丁普朗等统兵將领。

以及廖永忠、俞通海为首的水军船队將领。

率领四万主力部队和六万二线部队,共计十万大军乘船开赴湖广作战。

后续各地再整备出三万二线部队,跟隨休整完成的三万主力部队,陆续补充前往前线。

剩余部队留在各地防守,主要方向仍然是张士诚。

命令李善长、徐达、朱文正留守应天,徵兵练兵筹备物资,支援前线和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