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朱五说起绍荣和赵继祖,就下意识的看向了自己的妻子。
绍荣和赵继祖这两人都是郭子兴的旧部,在郭子兴所部的资歷比朱元璋要老。
进入韩宋红巾军体系之后,绍荣最初的官职与朱元璋平级。
朱元璋主政江南后,绍荣的官职成了朱元璋的副手,地位仍然比徐达和常遇春还要高。
再后来又跟徐达、汤和、朱文正、廖永安平级了。
按照后世歷史记载,今年七月绍荣与赵继祖合谋,准备发动政变刺杀朱元璋取而代之。
但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就有人向朱元璋告密,两人隨即被朱元璋抓获。
朱元璋本来不想杀他们,但常遇春等嫡系觉得不能留下叛徒,朱元璋最终將两人处死。
不过,这两人的身份太过敏感,本来是郭子兴的旧部,而且地位太高。
明朝建立之后,官方关於他们的记载未必真实。
史书上记载的两人准备刺杀朱元璋,到底是他们两人主动发起的政变被发现,还是朱元璋在主动清理他们,都无法准確判断。
所以朱五就模糊了细节,只说了一句两人心有不忿,局势如果长期不利,就可能会背叛。
两人不忿是肯定的,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些事。
马秀英是郭子兴的义女,在朱元璋现在的阵营之中,有点郭子兴旧部精神象徵的味道。
只不过这种象徵的来源,跟普通人下意识的理解可能是相反的。
马秀英是一个女子,还只是郭子兴的义女,在郭子兴生前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反而是跟著朱元璋创业之后,隨著朱元璋的实力上升,马秀英自己的地位才水涨船高了。
仍然留在朱元璋麾下的郭子兴旧部,在郭子兴父子三人全部死亡之后,就反过来把念想寄託到了马秀英的身上了而已。
马秀英听到朱五说到绍荣,就有些纠结的提醒又劝说:
“当家的,你可得做好准备,不过他们既然还没有反跡,儘量不要过於苛待。”
朱元璋揽住马秀英的肩膀,看著她怀中的朱五念叨著:
“绍荣功勋著重,只要他不叛我,將来不失国公之位,我会想办法儘量安抚於他。”
朱五不说话,根本不知道绍荣之事的真相是什么,自然也没办法判断。
万一自己的判断错了,反而会误导朱元璋。
朱元璋看儿子没有反应,不確定这孩子是真的看不到,还是这件事情不影响自己。
朱元璋稍微考虑了一下,再次尝试著问儿子另外的话题:
“孩儿可能看到,益都城能守多久?”
这件事情朱五倒是知道一些:
“察罕死后,益都久攻不下,扩廓命士兵挖地道入城,於十一月攻破益都。”
朱元璋听罢颇为欣喜:
“察罕父子似乎都不善攻城,只要遇到坚城固守,他们就难以寸进。
“而且,既然知道他是地道攻城,提前让益都守军专门预防,就能继续坚守一段时日。”
朱五心中觉得朱元璋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仍然没有给任何回应。
毕竟自己只是一个能看到他人命运的小婴儿。
听不懂大人话也是正常的。
不过朱五也有自己期待的事情,就是让益都城继续坚守,直到朱元璋灭了陈友谅。
然后就让朱元璋出兵北上,最终救下北方的这些红巾余部。
所以朱五这时候转而说了另外的话:
“察罕死后,刘福通救援益都败归,益都城破,张士诚率军强攻安丰,安丰失陷。
“父亲自將救安丰,陈友谅围洪都、袭江州,应天危急……”
安丰在后世安徽省寿县,是翰林儿和刘福通所在的地方,是韩宋朝廷仅剩的直接统治区。
朱元璋听完直接皱眉,然后就慢慢的点头分析:
“益都守军毕竟也是大宋將士,刘太保(刘福通)就算有心无力,也確实可能专门去救。
“益都城破之后,张士诚来袭安丰,那就是跟察罕抢功了。
“我若不救安丰,这大宋朝廷便落入张士诚之手,我若救安丰,陈友谅確实肯定来攻。
“所以今年必须压住陈友谅和张士诚,明年才能专心救援安丰和益都。”
朱五听著朱元璋的分析,知道自己的提醒到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