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戍堡,陈昭脱下玄色大氅抖落一番,一颗颗湿气凝结的冰粒便掉落在地。

戍堡中的士卒有不少是见过陈昭的,看到陈昭的到来,喊叫声此起彼伏,陈昭拿出隨身携带的乾粮,在將士们中间寻到一处火堆,席地而坐,和士卒们一起吃著军需供给的標准餐食。

等用过午饭,陈昭来到岷江边,此刻导江县也就是后世的都江堰就在下方,但是高度落差极大,岷江水流就是从此处向著成都平原倾泻而下,浇灌出天府之国。

在从此向上望去,远处陡峭的大山山顶覆盖著厚厚的冰层,岷江行至此处遇到大山中间的深谷,蓄积出一处高山平湖。

梁重出身马帮,对从这里进入茂州、松州到陇南青海的道路极为熟悉,便给陈昭介绍起来。

此处相较於嶲州以及南詔,地势更高,动輒翻越雪山,和后世的长征路线高度重合,陈昭对此早有预料,但是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加雄壮,如此险恶的地形,破灭了他沿途修筑戍堡的最后一丝可能。

同时这条线路也是吐蕃进攻西川的主要道路。

如果按照常规意义上最短距离行军路线,吐蕃应该从逻些城,也就是拉萨,一路向东,经过昌都,甘孜入侵西川,可是这条道路被多条从南至北的水系隔开,沿途的高山更加险峻,这些都是这个时代大规模行军所克服不了的障碍。

而从青海沿著西川边境的河谷一路向南则是轻鬆许多,由此也造就了沿途部落越是靠近青海河湟,吐蕃对其的文化和军事影响也就越深。

因此在最北边的哥邻部便是彻底由吐蕃贵族组成,而在南边的甘孜以及接近嶲州的部落多是野羌为主,在军事实力上也是从北到南依次递减。

歷史上修筑在黑水河谷地,控厄著吐蕃从河湟进入川西要道的安戎城,便是被最北边的哥邻部所占据。

吐蕃分裂之前,这座要塞是被唐军控制,后来西山八部在韦皋公的主持下內附,此后这座要塞便由八部之一的哥邻部代为驻守。

控制著这座要塞,哥邻部与青海等地蕃族交易优质战马,实力不断壮大,同时,西川各大世家的商会马帮都要从此过,给哥邻部送去大量买路钱。

如今的松州刺史就是哥邻部的首酋董化,哥邻部南边便是茂州的逋租羌,哥邻部南边,逋租羌西边就是白狗部,这三个部落是西山八部中实力最强的,其首领分別是朝廷册封的松州刺史、茂州刺史以及维州刺史。

剩下的五部,也居於这三州,但是实力不如哥邻、白狗和逋租三部强悍。

因此这一片区的势力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阶梯便是哥邻、白狗和逋租三部;第二个梯队为南水、弱水、悉董、清远、咄坝五部,他们虽然独立,但实则需要给第一梯队的三个部落上供;第三梯队便是一些散居的小型部落。

“传首八部后,西山八部各自什么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