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往北,越过锦江,临近新都,远远看过去,香火繚绕,耳边鼓声伴著燎云,激盪中带著寧静。

这座远离成都,隱没在乡间的寺庙名为建元寺,也就是后世成都的昭觉寺,此时还未经过修缮扩建,占地仅有土三百廛,修得庙宇三座,房舍两百间。

建元寺没有大慈寺般香火鼎盛,人流如织,一天下来人烟寥寥,香火钱更是极少。

可也因此少了些红尘气息,多了些寧静超俗之感。

时值暮晚,寺庙早早地封上了院门,一群沙弥跟在大和尚后面给菩萨供香,诵经修晚课。

越过前面的三处佛殿,便来到寺后的禪房,佛教讲究无尘,禪房也是一尘不染,其中最大的一间禪房便是唤作“无尘居”。

无尘居內並没有和尚修禪,反倒是围坐著一群衣著光鲜,一看便知是显贵之人。

他们是建元寺供奉香火钱最多的香客,在寺中有著固定禪房居住,同时也借著禪房的清幽僻静,好商谈些机要之事。

“杨家主,陈昭连你的面子都不给吗?除陌钱只能降到五成???”

他们赫然是西川八大世家豪族的家主,在此密谋的正是除陌钱徵收之事。

最先开口的是韦家家主韦叔桓,此前各家联合背弃陈昭,转投韦保衡,便是由他牵头。

“陈昭已经给了我杨家一份薄面,答应將布织造和霜提纯的工艺设备对我们开放,我们各家可以自行生產,不必再受锦江商会的制约。若是对这个条件不满意,你们只能自己去找那陈昭谈了。”

回答之人是杨庆復的父亲,杨家家主杨端,他看著韦叔桓,面露嘲弄之色,之前陈昭已经打算將生產工艺和设备提供给杨氏,由杨氏决定各家市场份额,就是因为韦叔桓的挑拨,担心杨家独大,才让锦江商会掌控了布和霜的生產,让杨家一无所获。

后来,陈昭失势,也是韦叔桓带头,让世家大族转投了韦保衡,如今陈昭再次得势,又让杨家去当说客,好处都让你拿了,合著就让杨家去卖老脸?

对於除陌钱,杨端並没有过多担心,五成的除陌钱,虽然很多,但是测算下来,他们还是会有两成的利润,更何况,他们除了布和霜这两个生意外,陈昭送给他们的蛋糕製作工艺,也是一条源源不断的財富。

如今他们杨家已经凭藉蛋糕在长安开设了店铺,那甜腻的口感引来了无数达官显贵家女眷的追捧,在长安,比之韦氏的蒸馏酒火爆程度当仁不让。

同样不慌的还有严氏,严氏家主是严师本和严师立的大哥严师中,虽然严师本与陈昭交恶,但是严氏恪守世家生存法则,两头押宝,即便陈昭失势,严师立也还是坚定站在陈昭这边。

而且正是严氏提供的商会路线图,才让陈昭轻易打败了爨赤达。因此陈昭將粗盐提纯的工艺给了他们,从粗盐到细盐,仅仅稍稍提纯,这里面的价格就差了数十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