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到杜寒山,僚人便不敢不配合,直到度过最开始的不信任阶段,后面自然会形成良性循环。

现在是招纳僚人劳工,以后便会招募僚人士兵,最终將僚人彻底汉化,融入大唐的怀抱。

如今朝廷採取的是募兵制,各个藩镇除了核心的牙兵,其余的士兵都是没有固定的军餉的,只能依靠打了胜仗后的劫掠赏赐,而西川的每一个士兵都有固定军餉。

对於武將,需要的是军功升迁,而对於基层士兵,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钱粮布帛。

给所有士兵发放军餉还是源於陈昭作训新兵时,確定下来的制度,所以在西川,无论是武將还是士兵都对陈昭马首是瞻。

不过现在是春耕时节,无论是僚人还是汉民都不能大范围徵调,所以先期的工程量还是做了缩减,等到秋收之后便可以扩大修造规模。

等一应事宜確定下来后,陈昭便將具体事务交付给了苏子凌,而他自己则是回到了成都。

成都北城门处,西川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聚集在此处,站在最前面的依次是兵马使杨庆復、营田支度使严师本、布政使王维舟、沿河防御使陈昭。

李镶、宋问之以及各州刺史在他们四人身后依次排列。

开春的空气中混杂著泥土腥气,充满寒意的春风吹得面庞生疼。

今天是路岩到任的日子,西川的官员纷纷来到城门处迎接。

不同於其他节度使到任,路岩可是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出任节度使。

对吴行鲁可以称呼“使君”“节帅”,但对路岩可是要尊称“使相”。

向北的官道上,路岩的车马还未出现,眾人在此修起了养气功夫。

宋问之不知何时,已经移动到陈昭的身后,开始有一茬没一茬地说著话:“明远,吴节帅调任东川后,居然把治所从梓州移到了渝州,你说奇不奇怪。”

陈昭闻言心中一动,看来上次给吴行鲁的《平南方略》起到了作用。

渝州靠近瀘州,但更靠近播州,也就是现在的遵义,在陈昭的《平南方略》中,除了西川的进攻线路外,还有从东川渝州,经过播州(今天遵义),禄州(今天毕节)、盘州(今天六盘水),到曲靖,进逼鄯善城(今天昆明)的进攻线路。

而从这条线路进军的前提条件便是收服沿线的僚人蛮族,陈昭同样將绑定经济命脉,汉化部落继承人,以及改土归流一系列收服僚人的手段都写了上去。

吴行鲁將治所移到渝州,说明他认可了自己的方略,接下来就要开始收服僚人,和西川一样屯堡戍边了。

而想要这么做,最需要的便是粮食和布等物资,这些都是目前西川独有的,吴行鲁想要施行只有一个办法,粮食可以从西川调人去东川,开始兴修水利,开闢荒地,而布之类的物资则是需要找锦江商会。

藉此机会,陈昭可以將自己的手伸到西川,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关键在於炸药,可炸药的配比被陈昭捏的死死的,吴行鲁只能调人去东川,除了宋问之,还能调谁呢?

有宋问之在,陈昭绝对会开放炸药,而且西川的水利兴修和荒地开垦本就是宋问之主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