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州刺史正是陈昭府学同窗崔文璟的父亲,原先的成都县县令,崔衍。

而瀘州刺史就比较有意思了,他是营田支度使严师本的弟弟严师立,此次严氏提供的商道路线立了大功,陈昭为严氏请功,才获得了瀘州刺史的位置。

原本严氏想让他担任黎州刺史的位置,可严氏本就在黎州根深蒂固,陈昭没有同意,让他转任到杨家的地盘瀘州担任刺史。

世家大族都不会將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严师本投靠韦保衡,而严师立则是依附陈昭。

除了三位刺史,堂中还有三人,分別是苏子凌、王景略和杜寒山。

当初中元佳节的三位才士,此刻齐聚嘉州。

苏子凌被陈昭从东仓调出,升任了嘉州长史,

而王景略则是被陈昭从王维舟强行要了过来,王维舟极为不舍,但考虑到跟著陈昭容易立功,为了王景略的前途,最终还是割爱,此刻是陈昭的幕僚。

当初杜寒山看到陈昭的方略后便已经彻底折服,后来被革除官职,原以为此生仕途无望,偏偏陈昭不计前嫌,再次启用他。

陈昭没有过多废话,直接亮出一张新的军事舆图,军事舆图上有三条红线。

一条从雅州到汉源再到南詔治下的落兰郡再到姚州,也就是南詔的弄栋,出了弄栋就逼近南詔的国都太和城,也就是现在的大理。

一条从嘉州到清溪关,到甘洛再到嶲州城最终会合至姚州。

另一条从沐源川到安上县到开边县直到昭通,开边县以及昭通县现在都在南詔拓东节度使治下,过了昭通便可直逼南詔的鄯善城,也就是现在的昆明。

太和城和鄯善城是南詔最为重要的两处城池,分別占据洱海平原和滇池平原,陈昭的目標便是一路戍堡修到太和城河鄯善城下。

当然,第一阶段还是先完成从雅州到汉源,从嘉州到清溪关以及从沐源川到安上县这三段的戍堡。

南詔上次西川大败,元气大伤,暂时无力侵犯西川,陈昭想利用这个难得修整期,重整西南防线,为將来的平定南詔做准备。

在陈昭的部署下,梁重摔两千兵马驻守汉源,安再荣率领两千兵马,驻守清溪关,而朱贵也是率领两千兵马从沐源川一路向前突入南詔拓东节度使境內,连续攻占安上县和开边县,最终驻守於开边县。

唐朝的军事战略思想已经极为成熟,无论是李靖灭突厥时的长途奔袭以及王玄策灭天竺,都是採取的灵活机动的战术,长途奔袭斩首。

但是这只是军事上的成功,打下了疆域並不能完成对疆域的治理,说得难听点叫,管杀不管埋,军力稍有衰弱,便被本地势力反扑。

陈昭採取的是结硬寨,打死战,一路平推,凭藉国力硬生生耗死南詔,打得下的同时还守得住,只不过此法极为耗费国力。

至於说国力,西川今天粮食產量会翻上六倍,陈昭打下这么好的基础便是为了攻灭南詔做的准备。

在这三条防线上,每隔100里便被圈出一处黑点,陈昭要做的便是屯堡戍边,雅安到汉源共有200里,只需设立一处戍堡,从嘉州到清溪关有四百里路,加上清溪关,共需设立三处戍堡,而从沐源川到安上县再到开边县则是需要加固县城,无需增设戍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