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二月,朝廷的任命终於下达。
路岩出朝,以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吴行鲁移镇东川,担任东川节度使,杨復光和高怀远带著神策军调离西川,朝廷任命西门季玄担任西川监军使。
杨庆復由成都府防御使升任西川兵马使,陈昭由西川行军司马调任嘉州刺史兼沿河防御使,李镶转任成都府防御使同时兼任牙將,自此西川的兵马大权尽归杨庆復、李镶和陈昭手中。
陈昭升任沿河防御使后,虽然名义上归属西川统辖,但实际上雅州、嘉州、瀘州、黎州以及还在南詔手中的嶲州,都在陈昭的治下。
自从凉山局势稳定后,陈昭便回到了成都。
如今任命已经下达,陈昭就要前往嘉州赴任,这次他的任期將会很长,他打算將父母和奴儿一同带去。
不过前往嘉州之前,陈昭打算先去见一个人。
“节帅。”
“没想到来送我的居然是你。”
陈昭看著一脸疲惫的吴行鲁,心中不由得感慨。
对吴行鲁背叛卢耽,投靠宦官,陈昭是十分理解的。
吴行鲁从基层的士兵,凭藉军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在朝中没有背景,若非卢耽看中,他可能要在彭州刺史任上终老。
可是从节度留后到节度使这一步,就算是卢耽也无法將他推上去,可他只有四十二岁,正值壮年,往前一步就是节度使的位置,有生之年,甚至能像卢耽一般,位列中枢。
他不想放弃,只能藉助宦官势力,若是陈昭在他的位置上,或许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如今他调离西川,就任东川节度使,虽然还是节度使,但是他位列中枢的可能被彻底扼杀了。
西川是抵御南詔的第一战线,是最容易立功的地方,诸如李德裕、韦皋、卢耽等都是从西川节度使任上拜相的。
而东川只是朝廷为了制衡西川而设立,很难立功,所以吴行鲁调任东川后,也失去了再立殊勛的机会。
陈昭没有多言,只是陪著吴行鲁饮酒,一直喝到酩酊,才留下一份《平南方略》离去。
前往嘉州赴任的路上,岷江两边的农田已经开始了开垦,这次有了铁製农具,完善的水利,高產的占城稻种、有机育肥肥料以及多出来的一千万亩良田,今年西川的粮食估计將会是去年的六倍。
来到嘉州,陈昭將父母和奴儿安顿在內院,隨后就来到外衙。
雅州、黎州、瀘州三洲刺史已经在外衙等候。
雅州刺史是王堰,原先是成都府少尹,后来王维舟从营田支度使降任成都府少尹,他也就平调到雅州担任刺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