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行鲁告了假,让宋问之暂代掌书记的工作后,陈昭便启程前往瀘州。杨庆復自然陪同,而成都府防御事宜都被他交託给了副將。

而他的副將正是梁重,在南詔大战之前,梁重便已经是东仓守军的队副,后来跟著陈昭押送军需,再是作训新兵与南詔作战,累功升任了校尉。

梁重又是出身於杨家的马帮,与杨庆復自然地熟络起来,被提拔成了副將,而和梁重一同出身於杨家马帮的钱由则是被选拔进了李镶的牙兵,担任李镶的副將。

齐铭跟著陈昭突袭南詔王旗,也是立下大功,本该和梁重钱由一样,升任都尉,但在陈昭的建议下留在了东仓,担任东仓守军的校尉,配合苏子凌做好东仓的防卫工作。

如今的东仓守军已经从一百人扩充到五百人,並且单独列军,直属陈昭管辖,不在成都府守军的编制之下。

此次陈昭將父母和奴儿一起带上了,自从母亲杨氏嫁过来,还从未回过娘家,此次机会难得,陈昭便带著他们一起。

沿著岷江顺流而下,经过眉州、嘉州直达瀘州。陈昭乘坐的是使府的官船,沿途畅通无阻,两天两夜便到了瀘州。

走进瀘州城中,陈昭明显感觉到此处僚人数量多了起来,汉僚比例几乎达到六比四,几乎接近雅州。

不同的是雅州的僚人都是沿途商会马帮的过路人员,而瀘州这边都是常驻的已经汉化的僚人。就连杨家也经常会和南边山中的僚人部族联姻。

几乎大的豪族世家都会和山区部落联络,高氏和羌族和氐族、崔氏和西山羌、严氏和蕃族等等。

他们一方面藉助部落的兵力,拱卫自身权益,例如崔氏先祖崔寧便是藉助西山羌的兵力,在和西川节度使爭权中获胜,另一方面他们藉助部落的势力,打通沿途的商路。

在西南边陲,汉族和山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还要来自於韦皋时期,联合南詔抗衡吐蕃的战略,如今在西南边陲,汉族和山区少数民族在民间已经密不可分,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想到这里,陈昭越发坚定地认为,黄景復清扫僚人的方略註定失败,若是他一意孤行,恐怕敌对的僚人尚未打击,亲附和已经汉化的僚人註定民心不稳,稍加煽动便可能酿成大祸。

陈昭並没有跟著杨庆復直接去杨家主脉,而是先来到外公家中。

杨执早就派人送了信过来,外公杨忠,舅舅杨松,以及杨松的长子杨卓都在家中等候。

陈昭如今是节度使府的掌书记,身份地位不同,表兄杨卓早就在门口迎接,

“姑父、姑母、昭哥儿,奴儿,你们来啦。”

“大兄。”杨执也和杨卓打过招呼。

杨卓是家中长子,掌管著家中马帮生意,杨执作为次子,按族规是要主动问杨卓问好的。

以后外公家的家產和生意定然是要长子杨卓继承,而次子杨执只能分家出去自力更生,舅舅杨松为了杨执以后有个安身立命之处,在和杨卓商量之后,便將杨执送到了陈昭身边。

一年多不见,看到弟弟杨执成熟许多的脸庞,杨执十分开心,用了一个热情拥抱作为回应。

走进大门,外公杨忠和舅舅杨松已经在外厅中等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