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跳过宰相,直接问政韦保衡不是第一次了,但边军战事跳过神策军中尉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神策军原本是西北边军,只有千人规模,在安史之乱中赴难中原,最终落於宦官鱼朝恩之手。
到广德元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是鱼朝恩率领神策军一路护卫代宗皇帝,等到京师克平后,神策军屯驻禁苑,正式成为天子禁军。
后来鱼朝恩获罪赐死,神策军便由其本部军將统领,可在涇卒之变中被叛军轻易击溃,德宗皇帝认为文武臣僚庸碌无能,便设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別屯驻京师、畿內与关中要塞之地。
此后一直到现在,神策军便一直掌控在宦官手中,以至於宦官长期控制皇权,擅行废立之事,就连天子多受制於宦官。
先前,韦保衡並未与神策军中尉刘行深和韩文约协商,直接蛊惑皇帝,调派了五千神策军援蜀,而且神策军贵为天子禁军,统兵將领该由神策军军將担任,可韦保衡却推荐了顏庆復担任统兵將领。
擅自染指神策军兵权,这已经触及到了宦官的底线。前几次皇帝只是听信了韦保衡的谗言,今天当著宰相的面,皇帝居然直接无视了神策军中尉。
堂下的宰相们心中一突,一直以来宦官手握神策军兵权,如同一道利剑悬在皇帝和百官头上,皇帝此举恐怕会惹恼了两位中尉。
皇帝自然是不会有错,宦官只会把过错记在韦保衡身上。
韦保衡挟恩弄权,身为翰林学士的他还不够资格参与宰相奏对,可如今他让政事堂的宰相们沦为背景板,早就引起宰相们的不满,宰相们也乐得看他在刘行深和韩文约两位中尉面前碰个灰头土脸。
从来都是宦官坐看朝臣內斗,今天有韦保衡出头,宰相们也乐得看他们狗咬狗。宰相中除了与韦保衡沆瀣一气的路岩,冷汗直流外,其他都抱著幸灾乐祸的心態。
卢耽和顏庆復两人的方略,在场眾人均都看过,卢耽的自不用提,顏庆復是想效仿司马懿围困街亭,將四万南詔军围困在星宿山上,待其粮草耗尽,毕其功於一役。
对於卢耽的方略,顏庆復还提出质疑,只是桥樑炸断,衔尾追杀並不能保证歼灭南詔军主力,若是让其主力过河,则是放虎归山。
101看书 追书神器 101 看书网,??????????????????.??????超方便 全手打无错站
至於说南詔的困兽之斗,顏庆復则是表示不足为惧,四万南詔军中有一万多是僚人部落兵马,整体战力不值一提。
两人的方略都有可取之处,唯一的癥结点便是对於南詔兵实力的评估上,若是南詔兵弱,则顏庆复方略更优,若是南詔兵强,则卢耽之法更佳。
可不管如何,卢耽的方略是极为稳妥的不败之法,顏庆復则是激进冒险了些。
只听韦保衡说道:“自从顏庆復率军抵达西川后,南詔军在成都城下损兵折將,可见其战力不强,请陛下採用顏庆复方略,毕其功於一役。”
“陛下,咱家认为不妥,当採用卢耽之方略。”只见刘行深缓步出列,从容而立。
此前,顏庆復三万大军的监军宦官给刘行深送回了消息,顏庆復斩杀两千南詔军,自损三千,成都城下,卢耽与宋威联军前后夹击南詔军,斩敌一万,自损七千。
而南詔军在东仓折损了一万多人,刘行深是压根不信的,什么武器能直接消灭一万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