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翻身下马对陈昭行了一礼。

陈昭对王景略有略微映像,他听宋问之说起过,曾经隨使的位置就是在杜寒山和王景略之间选的,可那时候王景略凭著同出一姓的渊源,已经投靠了王维舟,所以隨使一职就落到了杜寒山身上。

可惜的是,王维舟成为营田支度使后,逐渐被宋问之架空,在西川的话语权逐渐丧失,王景略也因此仕途耽误。

“杨刺史、明远,使君议事。”

王景略言语简洁,办事干练,没有囉嗦的繁文縟节,陈昭对他的观感还是不错的,可惜投靠错了人。

既然是使君议事,杨庆復和陈昭不敢耽搁,赶到使府时,人已经到齐,宋问之简单通报了下军情。

南詔军已经沿著岷江而上,兵临眉州,卢耽派了成都府少尹王偃,以同节度副使的身份前去求和,试探南詔军的底细。

南詔的先锋大將杜元忠给出的回覆是:“我辈行止,只系雅怀。”

在联想到南詔用言和麻痹竇滂之事,眾人一致认为这是在掩耳盗铃,麻痹我方,正如他们麻痹竇滂一样,眼下南詔露出妥协之意,恐怕是准备不足,等到其准备妥当,必然会兵发成都。

看情况,南詔十五日之內,便要抵达成都城下,此次卢耽议事,便是要做整体战略部署。

吴行鲁打开一张巨大的军事舆图,图上展示的正是成都城,其中东仓还被用硃砂做了著重標誌。

凡守城之法,须於城外立子城(瓮城)或敌楼,与主城相为犄角,使敌不得专攻一处。

吴行鲁毕竟实战经验丰富,整个战略部署体现出他极高的战术素养。他打算在成都城外,再设立一处子城,这处子城便选在了东仓。

首先东仓存储大量军需物资,绝不容有失,其次东仓设有柵栏围墙,在陈昭担任东仓仓督后,防御工事不断优化,十分完备。

最后,东仓东、南两面临近锦江,据江而守,易守难攻,若是南詔军绕开锦江,从北面以及西面进攻,会將后背暴露在成都城前。

这份战略部署,吴行鲁已经和卢耽提前匯报过,只不过驻守东仓的將领卢耽还在犹豫中。

东仓的守將需要能征善战,能够镇守一方,能够根据战场变化隨机应变的將领,在西川的將领之中,有此能力的有成都府防御使王昼、瀘州刺史杨庆復,牙將李镶,。

吴行鲁提出来的是王昼,可对於王昼,卢耽另有安排,最终卢耽点將杨庆復。

“使君,末將想向使君求取一人,还望使君答应。”

不会吧,又来!吴行鲁这样,自己这个便宜舅舅也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